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宋熙宁二年錾花佛陀与众弟子纹银棺:方寸间的历史缩影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9-29

文物名片 

主角:宋熙宁二年錾花佛陀与众弟子纹银棺

出生时间:宋代

尺寸:通长27.5厘米、前宽18.5厘米、后宽14厘米,前高26厘米、后高20厘米、重1100克

藏宝地:临猗县博物馆

临猗县博物馆馆藏的这件宋熙宁二年錾花佛陀与众弟子纹银棺钣金成形,呈前高后低的“船形”,整体分为盖、体、座三部分,对应古代佛教“天、地、人”的朴素宇宙观。

棺盖呈半弧形,可开可合,盖面上錾刻着缠枝牡丹、莲花与忍冬纹等图案。盖前纽接着一月牙形银片,上凸下凹,边沿以云纹和连珠纹装饰。月牙银片两头的尖角处,各装饰着一浮雕飞龙,口衔宝珠,昂首欲腾。银片正中,浮雕着一菩萨画像,左手执宝瓶置于膝上,右手举至胸前作禅定印,结跏趺坐在仰莲宝座上,左右两侧分别有一尊胁侍,花冠高髻,身着衣裙,或双手捧宝盒,或双手合十,侍立在莲花上。棺体四面则围有立柱围栏,让整座银棺仿若一座微缩的楼阁,棺体前錾刻着棺门,门上浮雕着三排18颗门钉与两大门环。棺体两侧,阴刻着诸天降十二部天乐迎佛入涅槃境,有手捧莲花迎送,有双手合十在祈祷。棺座为四级台阶,四角各浮雕一力士,肩扛棺体,手托棺底,姿态威武,形象逼真,尽显金刚座的庄严气势。。

通览整件器物,可以从精巧的制作、华丽的装饰窥见宋代银器水平之高超。而更为精妙的是,这件银棺的尺寸规范,约合北宋时期营造尺的“一尺”,反映了宋代器物“以尺为度”的规制。当时的工匠将浩瀚佛国浓缩于一尺之间,让高深的哲思有了可触摸、可丈量、可携带的实体形态。

这件银棺,不仅为研究北宋时期佛教文化提供了佐证,也为研究北宋时期银器工艺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实属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瑰宝。相关专家认为,宋代银器传承唐代的丰腴,追寻晋代的雅致,崇尚“文质彬彬”的格调。这件宋熙宁二年錾花佛陀与众弟子纹银棺虽是银器,却在繁复的技艺下,尽显精致之风。据临猗县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制作这件银器时,工匠先以锤揲工艺塑造器物的骨架,再通过錾刻技术增添细节纹理,最后运用模压、镂雕等技法,多重工艺层层叠加,最终呈现出“不施一金”的素雅之美。

它虽小巧,却将那一时期的宇宙观、生命观、美学观尽数囊括;它虽轻盈,却让“死亡”这一沉重命题,拥有了灵动的表达。在灯光的照射下,半弧形棺盖在展台上留下一道新月形的倒影,那倒影与棺盖上的月牙银片相映成趣。而这座银棺静静横卧,宛如一艘渡船,记录着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和故事,联结着这片土地的过去和未来。

(□记者 杨颖琦 文图)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