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关公,河东人的“文化底气”!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9-25

■郭智文 郭建平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长河中,孕育出数以万计的历史文化名人,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人文魅力。山西运城,古称河东,因“盐运之城”而得名,以“关公故里”而闻名。关公是河东星空最为璀璨的星辰。运城人到外地,往往以关公故里人而自豪,以关公文化而自信满满,底气十足。

关公,究竟为河东人带来了什么?

一、构画出运城人风华卓卓的人文精神

运城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山川壮美,景色秀丽,文物古迹星罗棋布,风景名胜遍布各地,围绕关公,有讲不完的感人故事,更有道不尽的美丽传说。

源头活水,忠义之魂。关公是人们对关羽的尊称。关羽(?-220年),字云长,东汉末年河东郡解县人(今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常平村),早年因打抱不平逃离家乡,流落至河北涿郡,追随刘备起兵,征战多年,以忠义见称。后镇守荆州,败走麦城,被吴国俘杀。吴主孙权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曹操为关羽做了假身,以王侯之礼,将其安葬在洛阳关林。当孙权知道曹操将关羽首级厚葬后,也不敢怠慢,将关羽的身体以诸侯之礼安葬在湖北当阳的关陵。除了关林与关陵,在四川成都和山西解州都有关羽的衣冠冢。成都的关羽衣冠冢是蜀汉政权为了纪念关羽而修建的,而山西解州的衣冠冢是家乡的父老为了纪念关羽而修建的。因此民间便有了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解州故里”的说法。

南风吹拂,云烟荡漾。经过1800多年的岁月洗礼,关公的英雄事迹、人格魅力、精神品质、文化内涵在民间社会深入人心、世代传承,关公也由将而侯而王而帝而圣而神。运城作为关公故里,关公英灵穿越时空天际,多少次梦回河东大地;家乡的父老乡亲对关公的崇拜与信仰更是十分普遍,异常强烈。关羽在民间被尊称为关公、关老爷、关夫子、关圣人、关爷(当地方言音崖)等。千百年来,以“忠、义、仁、勇”为内涵的关公文化,薪火相传,成为中国传统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公文化,文脉悠长。这里的一草一木,无不浸润着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处处散发着对“关公”的敬仰之情,黄河岸边、中条山下、盐池之畔,千年传颂的“关公精神”跟随关公的英雄故事一直在回荡。关公文化是河东文化中最灿烂的文化符号,已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精华和高贵品质的集合体,代表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追求,是中华民族共同追求和崇尚的做人准则、价值观念,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也具有很强的世界性。关公文化像灯烛一样照亮了人们的前进征程,像钥匙一样开启人们的心灵之窗,特别是人们对关公财富不能动其心、爵禄不能动其志、生死不能阻其行的高贵品格颂扬至今,关公文化赢得了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的无限崇拜,并成为人们提升自身人生境界、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滋养。

是关公,让无数河东儿女身体力行学习践行弘扬关公文化,村村都有关帝庙,家家都讲关公故事,人人都向往关公精神,成为一种独具特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勾画出运城人风华卓卓的人文精神,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有的河东文化。如今,随着远行的游子,关公文化早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构筑起运城人忠勇信仰的重要基石

一座关帝庙,千年忠义史。关公在信众的心目中有着超然的地位、超常的作用、超凡的能量,几乎无所不能。关帝庙作为祭拜关公最重要的场所,是构建关公文化、传承关公精神、举办关公民俗活动的重要聚集地,更是展示关公精神的物质载体。目前,全世界共有3万多座关帝庙宇,运城市平均每个县都有20座以上的关帝庙宇,其中有7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具代表性的3座庙宇是:

解州关帝庙,位于盐湖区解州镇,俗称关帝祖庙,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现存始建最早、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保存最全的关帝庙宇,被誉为“武庙之冠”。其始建于隋代,主体结构为清代康熙年间建筑,内有康熙御笔“义炳乾坤”、乾隆钦定“神勇”、咸丰御笔“万世人极”等匾额,春秋楼的“悬梁吊柱”“阁板春秋”和“倒悬藻井”是我国古建中的珍品。该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关公信俗”民间信仰传习场所,是海内外信众融通文脉,共叙乡情的朝拜圣地,巍峨高耸的古建筑配以参天松柏,彰显皇家风范气派,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常平关帝庙,位于盐湖区解州镇常平村,俗称关帝家庙,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主要为清代建筑,其中娘娘殿、圣祖殿及金代砖塔堪称“三绝”。关公早年从常平村出发,成就了中华武圣的千古英名。距该庙1.5公里的中条山上,围绕关帝祖茔、石磐沟自然景区和关公圣像人文景观,已建成占地3000亩的关帝祖陵景区。解州关帝祖庙、常平关帝家庙、关帝祖茔并称“三关”,组成一个独一无二的圣迹文化风景线,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关公文化在民间的深远影响。

关王庙,位于运城市中心城区红旗西街,俗称信义财神庙,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宇始建于元代,坐东朝西,占地面积近2100平方米,由众多盐商捐金献银和施财助工重修,是盐商祭拜的重要场所,又称信义财神庙。

这些古老的关帝庙建筑群,就是一座座穿越千百年的古建瑰宝,恒久而壮美;庙宇内的一块块青石古碑,就是一页页感天动地的忠义教案,古朴而实用。

是关公,让河东人拥有了世界上最为瑰丽的关帝庙宇,让运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关公文化民间信仰传习场所,成为海内外关公文化信众融通文脉、共叙乡情乡意的朝拜圣地。一座座关帝庙,犹如一轴轴鲜活的历史画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艺术智慧,河东人代代相传所追寻的,不正是关公身上所饱含的那份跨越千年而源远流长的精神内涵吗?

三、构建出运城人融入骨髓的精神支柱

我市境内主要有四座较大的关公雕像引人注目,也最具代表性。他们神态各异,英姿挺拔,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运城作为关公故里的显著标识。

运城火车站站前广场的关公提刀勒马雕像,高12.5米,底座为大理石切面,重7.5吨,是运城中心城区首座大型关公塑像,落成于1992年9月。只见赤兔马扬起前蹄,准备出发,关公跃马沙场威震华夏的气势呼之欲出。他回望西南(常平村在火车站西南方),注目凝思,好像有万千言语要诉说。33年的时间,关公目送着南来北往的行人,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在他的注视下,无数河东儿女,从这里出发,踏上开往全国各地的列车。这座雕像已然成为河东人在外思念家乡的第一情愫,也是外地人来到运城,一眼便能记住的标识。

运风高速路口圣惠广场环岛中央的关公提刀并指横胸雕像,高21米(底座高8.8米),重15吨,是中心城区第二座大型关公塑像,落成于1999年9月。雕像背北面南,青铜铸造,雕塑精细,形象生动,寓意运城奔向21世纪。关公手提大刀,战袍灵动,美髯拂胸,抬指横胸,迎风伫立,绝伦逸群,见证着世纪之交运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也守护着河东儿女的幸福平安。

常平村南中条山上的关公提刀抚须远眺雕像,高80米(底座19米、像高61米,寓意关公在家乡生活了19年、享年61岁),是运城市第三座大型关公塑像,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关公雕像,落成于2010年9月。雕像背靠南山,面朝盐湖,顶天立地,神态庄严,形神兼备,英姿盖世。15年的时间,关公矗立中条山上,身披袖袍战甲,手持青龙偃月刀,遥望盐池。如若天气晴朗,山海壮阔,草木芬芳,即使相距十几公里,依然能够目睹关公圣像的雄姿与风采;如若阴雨弥漫,云腾雾绕,关公圣像在天空若隐若现,犹如神仙下凡,美不胜收,宛如一幅绝美画卷。

运城北站站前广场的关公提刀捋须凝思雕像,高13.1米(底座高3.6米、像高9.5米),落成于2017年7月17日(农历六月廿四,关公诞辰日),是运城境内第四座大型关公塑像。雕像背北面南,身着半铠甲半战袍,手提青龙偃月刀,神态端庄肃穆,表情勇猛刚毅,威风凛凛,气势不凡,令人肃然起敬。如今,运城北站已成为运城重要的交通集散地,伴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每天有数万人在这里经过,关公圣像已成为运城高铁北站的形象识别。

是关公,让河东人拥有了“关公文化”的金字招牌。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尊关公,而一尊尊关公圣像,就是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甚至成为影响河东人性格的重要因素。人们信奉关公,把关公信仰刻在骨子里,把关公诚信精神融在血脉里。

四、搭建起运城人关公信仰的群众平台

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关帝诞辰、四月初八与九月初九的关公古庙会等重要节日,运城市都会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相沿成习,形成了关公信俗。以关公信俗为核心,以关帝庙宇、祭祀、传说神话、文学艺术等为主要载体,衍生并融合各种文化元素发展而形成的关公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符号。

1.关公祭祀

每逢重要节日,对关公进行祭拜,已成当地的传统习俗。每年大规模的祭拜活动主要有三次:一是关公封王日(农历四月初八),恰逢四月庙会,天南地北的信众赶到解州,祭拜关公与逛庙会两不耽误,“关帝巡城”活动,更成为解州当地的一大特色;二是关公诞辰日(农历六月二十四),在常平家庙举办有大型的民间祭祀活动,也有吃寿面、茶艺表演、戏曲演出等内容;三是关公文化节(一般在9月中下旬),已连续举办了36届,可谓规模盛大的集旅游、文化、民俗、经贸于一体的大型文旅活动,激发广大民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及自豪感,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无数关公信众与关公文化爱好者借此找到了“根”,从而凝聚起世界华人的心,守护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祭拜关公是一种民间信仰和文化传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祭拜时,缅怀关公的英雄事迹,寄托着人们对忠诚、正义和诚信的追寻,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使人产生心灵上的慰藉;在祭拜时,关公作为人们的精神支柱,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促进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在祭拜中,人们对照关公的高贵品质,检视自己的行为,提升品德修养,有助于匡正良好的社会风气。

2.关公巡游

关帝巡城信仰活动是“关公信俗”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北宋徽宗(1108年)四月初八加封关公为“武安王”,后关公巡城成为惯例。巡城当日,万人空巷,经过迎神、进俎、上香、荐酒、恭读请神文后,关帝圣像坐在十六抬大轿中,有锣鼓队、令旗开道,在仪仗队、舞龙队、秧歌队、大刀队、扇舞队及万千信众等的簇拥下,环绕解州主要街道。关帝圣像所到之处,鼓乐喧天、鞭炮齐鸣,家家摆放供品,户户焚香迎神,怀着虔诚之心,瞻仰圣像风采,祈求帝君护佑。

关帝巡城为海内外关公文化机构、关帝宫庙、善德信众及社会各界人士搭建了交流舞台,成为助推关公文化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代表性项目。近几年,关帝圣驾巡游福建、台湾备受世人瞩目,已成为晋闽、晋台关公文化交流的重要标志,不但扩大了关公品牌效应,让关公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而且也吸引了更多的海内外游客、信徒到运城观光朝圣、寻根谒祖。

3.关公戏剧

“看戏”是中国人由来已久的全民文化生活方式,戏剧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艺术,带有深深的教化作用和浓浓的英雄情结。以关公为题材的戏曲,俗称关公戏,历史悠久,剧目繁多。元杂剧中,三国戏占了60多种,其中关公为主角的就有十多种。明清以来,关公戏越编越多,各剧种都有,说明无论在哪个时段,关公形象一直活跃在戏曲舞台并普遍受到各阶层观众的喜爱。

一部戏剧,就是一部教科书。在运城当地,关公戏剧主要以蒲剧为主,其共同扮相特点是,红脸、长须、持大刀。蒲剧中的关公戏有《关公出世》《桃园结义》《月下斩貂蝉》等36出之多,无不阐释关公以忠报国、以诚修身、以仁待人、以德为先、以勇护苍生、以信为根本的精神,让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对关公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走进关公的内心世界。但也有禁忌,比如解州每年的四月、九月古庙会,便不得上演《走麦城》。

关公形象在戏剧中淋漓尽致、活灵活现的表现,展示出关公的人格魅力、内在气质和道德品质,展现出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豪迈气派和时代精神,“学关公、做关公、悟关公”,成为运城人千百年来时时刻刻追寻关公精神的重要体现。关公已不再是跨时空跨阶层的人物,而是生活在人们身边的英雄,可以让人近距离触摸历史、敬畏圣人、观照当下。

4.关公融创

关公是忠义化身,关公文化是运城的名片。每年一度的关公文化旅游节,以其独特魅力,让游客体验和感受传统与现代的巧妙融合,成为关公故里的文化盛宴,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以解州关帝庙为牵引,组织开发关公系列文创产品,与高校进行科研合作,举办各类节事活动,见证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绵延传承,让关公文化走出去,让庙里的文物“活”起来,以形式多样的关公文化宣讲、关公旅游推介活动,创新关公旅游产品和业态,从而把关公故事讲得更生动,把关公文化讲得更透彻,把关公精神讲得更深刻。另外,去年刚刚揭牌的关公文化博物馆,以36万余件(套)可移动文物及保存完整、规模宏大的古建群为依托,引领人们打通古今、观照现实、思考未来,营造出独特的氛围与情境,让人们能够沉浸式感受关公生平故事和古建艺术的魅力,展现出新时代文化发展的万千气象,助推关公文物和关公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是关公,让河东人在日月交替、斗转星移的时光中,拥有了“关公信俗”的众多品牌。关公文化承载着一代代河东人的情感与记忆,折射出新时代的道德风貌与精神气质,关公文化已然走进千家万户,绽放着时代光芒。

五、助推着现代河东百花齐放的文化繁荣

关公是河东大地的骄傲,关公文化是河东人引以为荣的亮丽名片,也是河东文化独具特点的底色。如果以关帝庙为圆心,将文化视野半径放大到整个运城市便不难发现,河东胜景星罗棋布,国宝之多,超出想象。纷繁而隐秘的国宝,让运城人具有无比广阔的文化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这也是运城文旅融合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古今融合,一望千年。在关公故里,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丰富着关公文化的多维度表达。比如大型民族交响乐《河东颂》、豫剧电影《义薄云天》、新编蒲剧《忠义千秋》、动画电影《武圣关公》等,将关公“忠义仁勇”精神用乐章音符表达,用具体故事描绘,讴歌着关公的高贵品质。另外,独具特色的关公皮影戏、锣鼓杂戏、关公鼓乐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美术中的国画、传统剪纸中的关公系列剪纸、木版年画中的关公图以及澄泥砚关公系列产品,还有面塑、陶瓷、木雕、邮票、核雕、刺绣、葫芦烙画,等等,处处浸润着“关公文化”,关公的灵魂氤氲在河东大地的角角落落,关公文化也融合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关公的诚信精神让运城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也让运城的人文环境更加优良。

文化活力,激扬澎湃,借助关公的名人效应而命名的一系列产品,已形成了一张巨大的“名人网”,比如关公雕像系列产品,用雕塑艺术凝固历史,以关公雕像作为关公文化的最好载体,把关公典故、民间传说、戏曲形象、祭祀活动等用雕塑的语言表现出来,展现给后人,对关公信俗推广和关公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还有关公食品酒水系列产品,有关公酒、关帝酒、关府酒、关圣酒、关老爷酒等众多品牌,有关公水、关乡水、关羽水、关圣水、关帝水等,加上关公饼、关公茶、关公锅巴、关公羊汤、关公羊肉、关公饺子,等等,千百年来,运城人从未间断过对关公品牌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文明如潮,弦歌浩荡。关公,作为河东大地土生土长的巨神,已经成为运城的文化标识。关公故事代代相传,关公精神弥足珍贵,关公文化吹拂着河东大地,时时处处改变和影响着运城人的生活、气质和风范。是关公、关公文化、关公精神,涵养了“崇文、厚德、敬业、拓新”的运城精神,这就是河东人的最大“文化底气”!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