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红袍、绿袍及金袍关公民俗考辨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9-24

关新刚

明代彩绘关帝铜坐像 记者 王捷 摄

自古以来,关公身披袍服的颜色不尽相同,据考辨,不同颜色的袍服,其寓意各有不同。

按照古代话本小说和民间传说,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蕴含着赤胆忠诚、正统喜庆之意,因而我国古代官府衙门的官服多以红袍为主。有古籍记载,汉文帝时期的衙门袍服为黄色,到了东汉时期,依据汉朝“五行属火”的五德学说,认为赤色象征火德,便将官员服饰改为赤色(红色)。后来曹丕篡汉建立曹魏,将官吏制服改为绿色。而刘备坚持蜀汉是以汉室为正统,官吏的制服为红色,因而过去“六扇门”内供奉的是红袍关公。

六扇门,是指古时无论多大的州县,其房门都是三开间,每个开间有两个黑漆扇门,合在一起就是“六扇门”,此称谓为衙门的代称。六扇门内供奉红袍关公,涵盖了皇家的政治需求和认同。

元代及明代早期的戏剧中,关公的标志性装扮仍是一身红袍。如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以及明初杂剧作家朱有燉编著的《关云长义勇辞金》中,关公穿的都是红袍服。至今,关公的戏剧脸谱主色调,以及中国戏剧武将勇士关公特定角色的头上夫子盔装饰绒球、龙纹及火焰纹,都为红色。

绿袍关公的兴盛,应当发起于元末明初时期罗贯中编撰的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中对关公的服饰描写。这段时间,民间百姓思想丰富活跃,他们认为,绿色是大自然的本色,象征着天地人和的勃勃生机。在传统文化中,绿色又被视为重情守义、侠肝义胆的象征,涵盖着深邃的智慧、高超的谋略等特质。同时,又隐喻着善于战斗,但又肩负着以武力平息争端、给百姓带来安宁的使命,饱含着一种正直清廉、令人敬畏的风骨,寓意着精神焕发、永远年轻的活力。绿袍关公的文化形成,成为关公信俗中的重要载体。

现在我们看到的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修订的《三国演义》,是在明代嘉靖年间序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基础上修编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云长策马刺颜良》一文,在记述刘备与颜良的对话中曾讲:“吾有一弟,乃关云长也,身长九尺五寸,须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喜穿绿锦战袍,骑黄骠马,使青龙大刀,必在曹操处。如见他,可教急来。”

清代新修编的《三国演义》中,提到关公身披绿袍的地方至少有5处。一是曹操赠袍,第25回记述,曹操见关公所穿的绿锦战袍已旧,便命人量身定制了一件“异锦战袍”送给他,关公“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将新袍穿在旧袍里面,以表明对汉室宗亲刘备大哥的忠诚和思念。二是霸陵挑袍,第27回写道,关公辞别曹营,曹操亲自追至灞陵桥前赐金赠袍,关公用刀尖挑袍披挂后离去。三是单刀赴会,第66回记载:“船渐近岸,见云长青巾绿袍,坐于船上,傍边周仓捧着大刀,八九个关西大汉,各跨腰刀一口。鲁肃惊疑,接入庭内。叙礼毕,入席饮酒,举杯相劝,不敢仰视。云长谈笑自若。”四是关公中箭,第74回描述:“曹仁在敌楼上,见关公身上止披掩心甲,斜袒着绿袍,乃急招五百弓弩手,一齐放箭。公急勒马回时,右臂上中一弩箭,翻身落马。”五是关公显圣,第83回载述:“忽门外一人,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飘三缕美髯,绿袍金铠,按剑而入。璋见是关公显圣,大叫一声,神魂惊散;欲待转身,早被关兴手起剑落,斩于地上,取心沥血,就关公神像前祭祀。”

由此说,在《三国演义》记载中,关公几乎整场都是身着禄袍,乃至明清时期,关庙、戏剧、年画、刺绣及其后的影视剧作品中,关公几乎都是赤面绿袍。

金袍关公,也叫财神关公。金色代表黄金与富贵,在中国文化中是富贵和神圣、尊重和敬仰的象征。金袍关公被商人们拜为来财神、守财神、武财神、西路财神等,寄托着关帝福佑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以及逢凶化吉、驱凶避难的美好愿望。

红袍关公象征着忠君爱国;绿袍关公象征着重情守义;金袍关公寓意着财富高贵。不同形象的关公,为人们提供着共同的信仰与寄托。

《三国志》作为正史,仅对关公生平事迹进行记载,未涉及服饰和外貌描写。小说《三国演义》中虽多次描写其穿着绿袍,但属于文学创作范畴,并非历史真实记录。关公身着的不同颜色袍服,不仅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一件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的文化瑰宝。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