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9-24
邢 阳 马红杰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要深入挖掘关公忠义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市委书记储祥好强调,坚决扛牢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深挖关公故里文化富矿,全面叫响做实擦亮关公文化金字招牌。关公文化,承载着中华文明“忠义仁勇”的精神基因,其价值意蕴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生长、丰富与升华。从河东文脉的“核心标识”,到山西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到国家统一进程中的“重要力量”,再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关公文化展现出由地方至区域、由国家至世界的深远影响。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深挖关公故里文化富矿,深刻把握推动关公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论价值和重大意义,为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力量和现实成果。
对运城而言,关公文化是河东文脉传承的“核心标识”。关公文化是深深植根于河东大地的文化基因,是感知这片土地精神气质的重要标识。解州关帝祖庙作为全球关庙祖庭,其建筑、碑刻、祭祀仪式等,都是关公文化最直接、最本真的物质与非物质遗存。这些遗存是河东千年历史文脉的活态见证,清晰标识出运城作为关公文化发源地的独特地位。关公身上体现的“忠义仁勇”精神,高度凝练了河东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崇德尚义、坚韧勇毅、诚实守信的地域性格特质。关公形象已成为运城人共同的精神图腾,深刻塑造着地方文化认同。
运城因关公文化而精彩璀璨,关公文化因运城而转型更新。关公文化在运城并非凝固的历史标本,围绕关公诞辰的盛大庙会、持续进行的学术研究、融入日常生活的道德教化以及关公信俗的传承实践,都表明关公文化是驱动河东文脉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核心力量。它连接古今,为地方文化发展提供不竭精神源泉。关公文化对于运城,是融入血脉的文化基因,是地域精神的响亮表达,更是传承河东文脉的核心引擎。
对山西而言,关公文化是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当视角从运城扩展至三晋大地,关公文化便超越了地域范畴,成为山西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当代价值的关键窗口。关公所代表的“忠义仁勇”,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核心要素。历史上,晋商将关公文化带向全国乃至海外,山西作为关公文化传播的重要枢纽,其丰富的关公文化遗存及广泛的民间信仰实践,生动立体地展现了关公文化超越时空的共同价值,为理解中华伦理道德体系提供了一个极具感染力的现实样本。关公文化在山西的发展史,是一部中华文化融合创新的缩影。历史上,关公形象被儒、释、道三教共同尊崇,其信仰在山西民间社会扎根、演变,深刻融入了地方民俗生活。这一现象正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特质的绝佳体现。在当代山西,关公文化绝非简单的历史回响,它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忠”诠释为对国家和事业的忠诚;“义”是倡导公平正义与社会责任;“仁”升华为仁者爱人与推己及人;“勇”是激励改革创新与攻坚克难。山西通过文旅融合、学术研讨、文艺创作等多种途径,积极探索关公精神在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助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现代转化路径,使其成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亮眼窗口。
对国家而言,关公文化是推进祖国统一的重要力量。关公文化含有“突出的统一性”。“忠义”二字团结了中华儿女,关公为之奋斗的最高理想,就是匡扶汉室、一统天下。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关公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敬崇的中华忠义之魂,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崇拜象征之一。关公文化是两岸共同的民间信俗。台湾人口2300余万,关公信徒则多达800余万,建有关帝庙千余座,有的关庙被列为岛内“一级古迹”。台湾同胞回大陆寻根、祭祖、旅游,常将参拜大陆著名关庙列入行程,有的组团专程前来关帝庙朝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海内外文化交流合作,市委、市政府搭建走进关公故里、感悟关公文化、增进文化认同的平台,通过深入挖掘关公文化时代价值,统筹推进解州关帝祖庙文物保护与周边环境提升,高标准建设关公文化博物馆,持续举办关公文化旅游节,牵头共建全球关公文化交流基地,打造《忠义千秋》《关公颂》等文艺精品,全面叫响、做实擦亮关公文化金字招牌。这些现实举措切实激活了关公文化的时代生命力,切实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凝聚起推动祖国统一的磅礴伟力。
对世界而言,关公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一招。跨越时空、国度、民族、宗教的关公文化在这方面大有可为。关公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功典范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3万多座规模和规格不等的关帝庙,信奉关公及关公文化的人士有3亿多人。美国旧金山关帝庙、日本横滨关帝庙、越南河内关圣殿、泰国曼谷关帝庙等海外著名关庙敬奉祭拜文化活动,不只是表达着华人对关公的信奉和朝拜,而且也在教育感染着所在国的民众。在许多国家,尽管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等不尽相同,但在尊崇敬重关公这一民间习俗上基本是相通的。我们要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尝试,守正创新推动关公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确运用各种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通过“文化+科技+艺术”的呈现形式,依托活用的关公文化,更好地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好地推进文明的交流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关公文化,从运城的血脉根脉,到山西的文明窗口,再到凝聚民族、促进统一的国家力量,最终升华为沟通世界、倡导和平的全球纽带,其价值维度层层递进,精神内涵日益丰盈。这四重价值意蕴,深刻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世界意义文明成果的内在逻辑与磅礴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征程中,深入挖掘、阐释并弘扬关公文化所承载的忠义精神、诚信理念、仁爱情怀与勇毅担当,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既是我们守护文化根脉、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也是凝聚磅礴伟力、促进祖国统一、贡献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使命。让关公文化这一不朽的精神财富,继续照亮民族复兴的前路,联结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