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9-16
贾玉祥
前些日子去了趟江苏邳州,参观了当地十分有名的关帝庙,心中激动,感慨良多。
关公,作为我国的历史名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与春秋时代的孔夫子被后世称为文武二圣人,他与北宋时的大清官包拯被百姓敬为公,尊为老爷,其影响之大,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可说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
关公,名关羽,字云长,东汉末年出生在山西运城盐池南岸的常平村。十九岁时因杀死当地恶霸而远走他乡,后在河北涿州与刘备、张飞三人桃园结义,立志匡扶汉室。关羽追随刘备南征北战,其人格和精神得以不断升华,终于由一个敢于除暴安良的普通人,升华为具有中华民族优良品质的代表人物——关公。千百年来,关公不仅被亿万百姓顶礼膜拜,而且也被历代统治者推崇备至,不断晋封加爵,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三教九流亦视其若神明,儒号圣,释号佛,道号天尊。生意人将其奉为财神,军队尊其为军神,黎民百姓则敬其为保护神,因而在我国,处处有关庙,人人敬关公,已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
关羽之所以能成为关公,其自身所具有的强大的浩然正气是主因,但与当时的特有时代环境也密不可分。其中,邳州土山一战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节点,特殊的环境造就了特别的英雄。公元200年,关羽被曹操大军围困于邳州土山,刘备也不知所踪。走投无路之时,曹操派大将张辽前来劝降,关羽不从,并表示要死战到底。张辽则对关羽说,你死战可以,但你死了就有三大罪状:一负桃园之盟,二背兄长之托,三负匡扶汉室之义。关羽觉得张辽的话很有道理,于是改变了原来的想法,提出了三个条件,即《三国演义》中的“屯土山约三事”:一是降汉不降曹,二是善待皇嫂,三是有刘备消息后即刻离去,不得阻拦。曹操爱惜关羽这样的人才,满口答应了关羽的三个条件,于是关羽就暂留曹营之中。曹操对关羽关爱有加,上马金,下马银,还有美女作陪,然而关羽对此并不心动,一心想着他那拜把子大哥刘备,完成匡扶汉室大业。但关羽又是知恩必报之人,因而在曹操对袁绍的官渡之战中,关羽奋勇出战,力斩袁绍手下两员大将颜良、文丑,使曹军大获全胜,为此,曹操以汉献帝之名义加封关羽为汉寿亭侯,从而使关羽名震朝野,天下皆知。后来,关羽得知刘备消息,归心似箭,立即封金挂印修书而别,从而上演了过五关、斩六将及古城门前斩蔡阳一幕幕大剧。土山一役,关羽虽败犹荣,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执着,彰显了他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英雄本色。加之后来的华容道义释曹操,使关羽原本的忠义仁勇品德和精神更充实、更丰满、更精彩。
关公追随刘备开疆掠土多年,经历多多,战功赫赫。但没有土山一役,他也许只能成为我国历史上战功卓著、叱咤风云的一位五虎上将。而屯土山约三事却使关羽的忠义仁勇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大放光彩,从而使关羽升华为百姓心中的关公,而由此也逐渐从凡人走向了神坛。为纪念关公在土山之事,当地官绅民建起了江苏北部、山东南部最大的土山关帝庙,据说也是全国第四大关帝庙,占地22亩,三路四院,很有特色,终年游客不绝。运城解州关帝庙还赠送了一块上书“忠义同心”的红底金字匾额,悬挂于土山关帝庙大门上方。此庙的戏楼柱上悬有一联,诠释了关羽在土山的义为壮举和后人的敬仰赞誉:困土山约三事挂印封金驰千里跨单骑忠昭日月;护皇嫂聚二难诛良戮丑闯五关斩六将义薄云天。
关公是运城人,而他在十九岁离家出走后再也没有回过运城,但他是运城人的骄傲,千百年来,运城人都在纪念他、敬奉他,这已形成了一种民俗民风、一种特有文化,更是一种精神在代代传承。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