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9-15
记者 薛丽娟
主角:天兵天将水陆图轴
出生时间:清代
尺寸:纵120厘米、横65厘米
藏宝地:盐湖区博物馆
近些年,仙侠剧特别火,剧里常常有这样一幕:关键时刻一声“天兵天将何在”,总能瞬间拉紧观众的心弦,紧接着,一群天兵呼啸降临,场面十分震撼。然而,这些影视里的天兵形象,其实是按照现代人的审美进行了艺术渲染。那么,在古人眼里,天兵天将形象应该是什么样,是不是和电视剧中有所偏差?让人不禁好奇。今天,便来带大家瞧一瞧。
首先,让我们走进盐湖区博物馆,将目光聚焦于馆藏的清代天兵天将水陆图轴,感受古代的“视觉大片”。
这幅水陆图轴,纵120厘米,横65厘米,为绢本设色。画面之上,天兵天将在火焰的环绕下,分为上下两层排列。他们头发蓬立,恰似怒发冲冠,双眼明亮如炬,观察着人世间发生的事;手里持着各类兵器,或长枪挺立,或巨斧生风,或剑戟相交,每一件兵器都散发着威慑之力。有部分天兵头顶还戴着造型,看着既神秘又庄严。这些天兵天将姿态各异,却又层次分明,好像正处于一场激烈的战斗前夕,动感十足,感觉下一秒就能冲破画面,重现古代神话中的场景。
在河东地区,水陆画可是有着特殊的意义和文化价值。像稷山县青龙寺、闻喜县吴吕后稷庙,是全国为数不多保存有水陆画的地方。水陆画起源于佛教的水陆法会,是把佛、道、儒三家的内容都融合在一起的绘画形式。这些画不仅好看,还清楚地展现了河东地区老百姓的信仰和精神世界。天兵天将作为神话体系中的重要角色,在水陆画中代表着正义与力量,守护着世间的安宁。从这些画轴能看出,古代河东地区的画师技艺精湛,他们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颜色,将神话中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绢帛之上。
河东地区,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到厚重的宗教文化;从精湛的传统技艺,到独特的民俗风情。天兵天将水陆画轴正是河东地区的人们凭借着对信仰的执着、对艺术的追求,还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出的璀璨文化成果。
这不仅是古代的“视觉大片”,更是如今的“教育教材”。当我们身处新时代浪潮中回首凝望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更应明晰肩负的传承与弘扬之责——这既是对过往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担当。我们应让这些承载着智慧与情感的文化瑰宝,被更多人知晓,进而让大家了解河东大地的深厚文化,感受河东人民的非凡智慧。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