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铜道教造像 仙风道骨里的生活温度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9-15

记者 王捷

主角:铜道教造像

出生时间:明代

尺寸:通高137.2厘米、座高53厘米、座宽50厘米

藏宝地:盐湖区博物馆

明代是道教文化与造像艺术融合发展的鼎盛时期,铜铸的道教造像成为这一时期展现民间技艺、审美追求和宗教信仰完美融合的独特载体。盐湖区博物馆珍藏的一尊明代铜道教造像,就以其承载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和精美的制作技艺,让我们触摸到明代河东大地道教文化跳动的脉搏。

道教造像是指造于庙堂、石窟等地供道教信徒供奉的神像。道教起初不供奉神像,仅有神位或壁画。约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开始兴起供奉神像,道教造像由于神灵的地位、作用不同,所以其形象制作要求也不同。明代佛道并尊,至世宗嘉靖后,对于道教更加尊崇,所以对道教的造像尤为重视,道教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种社会氛围为道教造像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得明代的道教造像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盐湖区博物馆珍藏的这尊明代铜道教造像系馆藏三级文物,可谓明代河东地区道教传播繁荣发展的生动见证。其通高137.2厘米、座高53厘米、座宽50厘米,整体造型庄严肃穆,彰显出非凡的艺术魅力。造像为坐姿,正襟危坐在莲花座上,身姿挺拔,比例协调,展现出人体的自然美感,又蕴含了道家和谐、平衡的追求。雕刻细致精美的莲花瓣,象征着纯洁与神圣。其整体安置在一个带有镂空装饰的底座上,底座刻有仙鹤、花朵等吉祥纹饰,造型古朴,腿部线条自然优美,展现出明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造像头发整齐地束于头顶,头戴刻有精美纹饰的道冠,神态平和、长眉凤目,给人以柔和之感,挺拔的鼻梁,增加了面部的立体感和庄重感,长髯及胸,更显仙风道骨。其身着传统道家服饰,衣服纹饰线条流畅自然,看上去颇有质感,也给人物增添了几分潇洒飘逸。左右手各施有不同的手势,具有道教特定的宗教寓意,或与祈福、传道等内容相关,为后人研究道教仪式或教义等提供了佐证。

经过数百年岁月的浸染,这件造像表面形成了一层自然独特的包浆,色泽沉稳,更增添了几分古朴和典雅的韵味,也传递了慈悲与宽容的精神。

明代道教造像追求“仙风道骨”与“世俗亲和”的统一,更加注重表现道家神祇的仙风道骨和超凡脱俗,面部表情更加丰富生动,造型也更加多样化,服饰和装饰复杂精美,体现了道家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盐湖区博物馆珍藏的这件造像为代表的明代道教造像,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象征,还是艺术创作的结晶,更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其精湛的工艺、丰富的内涵,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