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当我翻开这本书……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9-08

□张莞琪

我家书房里,放着一本爷爷送我的书——《红色印记》。书中满是80多年前,绛县县委、县政府在迴马岭深山密林里,带领军民克服艰难、奋勇抗日的故事。那些情节鲜活生动,常让我思绪翻涌、热血沸腾。

1943年年冬,迴马岭军民武器严重缺乏,大刀、长矛怎能敌过日寇的精良武器?情急之下,大家想到用土法制作武器。在作训科科长贾玉明指导下,地雷组成立了:备石料、烧木炭、制火药,组长闫永合带着技术人员钻石孔、装火药,还用日军罐头盒铁片和火柴做成引爆摩擦片,插入引线,再用蜂蜡封口,造出了拉雷、探雷、踩雷。

一直到1945年,迴马岭居民共造出600多枚地雷。1944年春,一伙日寇从山后偷袭,抓了村民李振发带路。李振发悄悄将其引进埋伏圈,趁机逃脱。随着地雷群轰然引爆,烟雾中,战士们居高临下趁机扫射,敌人留下十几具尸体仓皇而逃。此后,迴马岭的地雷出了名,地雷排成立,由排长闫永合带队,向抗日前线运送地雷,成了打击日寇的有力支援。如今,迴马岭旧窑洞里的展柜中,两枚土地雷静静陈列,似在诉说着昔日的杀敌威力与先辈的英勇不屈。

我还十分喜欢书中《王朝里送信》的故事。从小生长在迴马岭的王朝里,人高马大、走路生风,人称“飞毛腿”。经培训后,他成了根据地的交通员,常为县委、县政府传送情报,多次遇敌情都能巧妙应对、化险为夷。1944年的一天下午,县委书记王学海让他务必把一封急信当晚送到运城,他立即动身,一路上见人绕行、见村绕路,终于赶在天亮前把情报送到了指定点。绛县到运城足足八九十公里,更何况他还要从山里一路步行,绕过日军、阎军和土匪的重重关卡,那是怎样的一种毅力?

在这本书里,我仿佛看见勇士们穿着破旧衣裳走来,他们的表情坚定又刚毅;似乎听到奶奶们日夜纺线织布、赶制军衣的爽朗笑声;好像看见儿童团的哥哥姐姐们,忙着抗日宣传、站岗放哨、查路条、传情报……

茫茫群山中,还有无数英雄长眠,他们没留下名字,也没有豪言壮语,但他们的故事将世代流传。我会牢记在心里,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告慰先烈的英魂。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