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从5月签约落地的夏都空域的运营中透视低空经济——

从“飞起来”到“用起来”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9-01


◆编者按——

当下,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迎来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其广阔前景与潜能引人瞩目。我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聚焦我市低空经济的产业实践、技术前沿、基础设施等领域,为读者提供及时、深度的行业见闻及解读。

一个可飞行、可步行的多功能智能设备,可将快递快速投送至收货地址;一个“八爪鱼”形状的探测装置,在地面上搜寻埋藏在地下的危险装置;一架直径两米多的大型无人机,最多可提起重达150公斤货物进行投送……近日,记者在夏县探访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时,拓宽了过去对于低空经济集中应用于夜间表演、摄影等功能的认知边界。

低空经济无疑是当下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热词,尤其今年全国两会将发展低空经济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那么低空经济究竟是什么,存在怎样的操作空间,支撑产业发展的要素有哪些,可开辟哪些商业模式?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位于夏县的山西夏都空域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夏都空域”)进行了走访。

布局低空产业

冲浪低空经济新蓝海


夏都空域的一架无人机在中条山林区开展防火巡护。

说起低空经济,不少人首先会联想到无人机。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直升机等是低空经济重要产品,但并不能画等号。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其相关产品主要包括无人机、eVTOL、直升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等,涉及居民消费和工业应用两大场景。

在夏都空域的展示厅内,该公司董事长贾继勇向记者介绍,低空经济是一种较为综合的经济形态,简单来说就是在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扩展的低空空域内,以民用有人、无人驾驶航空器为载体,以载人、载货等作业场景的飞行活动为牵引,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产业业态集聚。

“目前国家开放的高度保持在垂直高度120米范围内,但是这个高度将会逐步放开到1000米。”贾继勇说。

从介绍来看,低空经济整合了航空器的研发与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以及飞行服务保障等多个产业。简单来说,就是将新开放的空域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以此为各行各业提供支持和动力。

如何将空域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

我市近年来勇闯低空经济这片“蓝海”,5月17日,“绿翼翱翔·低空兴夏”低空经济产业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夏县举行,这是我市抢抓发展机遇、推动低空经济在我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关键之举。

参与这次签约仪式的正是夏县各级政府部门以及深圳八方通达科技有限公司及如今夏都空域的董事长贾继勇。

“夏都空域的使命就是把空域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贾继勇介绍说,“夏都空域目前构建了无人机研发智造、多元化应用服务、专业教育培训、低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完整业务体系。我们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深度赋能公共治理、产业发展与民生服务。”

目前,夏都空域在空域资源的开发上多点开花——

在公共服务方面,夏都空域在夏县成功落地森林防火监测预警、高效农林植保、智能电力、公路巡检、应急救援“空中一体”网络等,显著提升公共安全与治理效能。

在低空应用方面,夏都空域勇做创新者,自主研发“变形金刚”物流无人机,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布局医疗、农产品、电商配送等;打造无人机编队表演(1000架四代机队)、沉浸式低空交通体验等。

在产业生态构建方面,该公司设立宇航探地科技、携手北斗伏羲(网格码)、规划黄河金三角低空经济产业园,布局低空制造与核心基础设施。

在人才培养方面,构建多层次无人机驾驶与低空经济专业培训体系,与北航、西交大等顶尖院校深度合作,为低空产业输送研发、应用、运维人才。

夏都空域工作人员按下起飞键后,机舱门缓缓打开,无人机从机舱中径直升空,准备进行防火巡护作业。   本栏照片均由本报记者 陈方斌 摄

立足多场景应用

开辟价值增长新空间

清晨,中条山林区一片寂静,一架无人机从机舱悄然起飞,开始每日的防火巡护。而在数十公里外的夏都空域中控室内,技术人员正通过高清大屏实时监测着林区动态。

6月以来,这家公司通过远程操作无人机系统,成功实现了对中条山森林防火的智能化监测,大大提升了森林防火的效率和准确性。

记者跟随该公司技术人员贾浩琛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行至神头岭驿站,见到了这个“智慧防火墙”的出发地。

随着几十公里外夏都空域工作人员按下起飞键后,机舱门缓缓打开,无人机从机舱中径直升空,飞往森林深处。

这片郁郁葱葱的林区内,放眼望去皆是绿色。夏季气候炎热,森林防火形势严峻。过去这片林区防火巡护主要依靠人工巡逻,耗时耗力,观察范围相对有限。一旦有火情发生,还会威胁工作人员生命安全。

“无人机监测采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系统,具有监测范围广、灵活性高、响应速度快、监测精度高等优势,能够突破人工巡护范围受限的瓶颈。”贾浩琛说,“此外,无人机搭载高空喇叭能及时应急喊话,做到第一时间制止用火行为和紧急情况下的远程疏散。”

无人机搭载高清可见光相机和热红外成像相机,能够实时传回巡护画面,使监测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和组织处置火灾隐患。

在飞行了几十分钟后,无人机回舱自动更换电池保证续航。

如今,在夏县中条山林区,无人机已经从新鲜事物变成了森林防火的标配工具。

“不只是森林巡检,我们目前还有十几架这样的无人机活跃在热力巡检和电力巡检方面。”贾继勇告诉记者。

夏都热力公司与夏都空域公司深度合作,利用无人机技术大幅提高了夏季巡检的工作效率和精准度。以往需要3天才能完成的热力烟囱巡检,现在仅需2小时即可完成。

在夏都空域的展示厅内,记者看到了“变形金刚”物流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可行走、可飞行,补足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据悉该产品正在申报专利阶段,未来有望实现量产。

“无人机的应用场景还有很多,比如还可以帮助医院配送血浆等紧急医疗物资,帮助地质勘探等。”贾继勇介绍。

由此可见,低空经济不断开辟新应用场景及商业模式,显著提高经济社会活动效率和用户体验。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构建起低空交通网络,将有效降低全社会运输成本,促进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并拉动上下游关联产业发展,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

夏都空域工作人员在指挥中心查看无人机每日巡检情况。

强化技术赋能

构建低空产业新生态

在夏都空域记者见到研发中的探雷系统无人机雏形,只见一台圆形机身上连接着两条天线。机器放在屋内,屋外有人经过,该机器就立即发出探测提醒声。

“这是夏都空域注资的禹航探地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探雷无人机的雏形,目前还在最后的改造中,预计产品半年后可实现量产。”贾继勇说。

这款无人机以频域扫频体制代替传统的时域脉冲体制,实现了技术上的革命性突破,突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打造频域扫频体制探地雷达,实现高精度、高效率地下探测。

据悉,该技术由位于青岛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专家与夏都空域研发团队共同研发。这款探雷无人机产品可应用于地质勘探、道路塌陷预警、矿产定位、穿墙成像等场景。

夏都空域对禹航探地科技公司的注资,是其完善低空产业布局的重要举措,此举不仅为禹航探地科技公司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用于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还借助双方的资源整合与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了低空探测技术在不同场景的应用能力。

这一合作将推动低空探测技术与夏都空域在无人机研发智造、多元化应用服务等现有业务深度融合,打造更加完整的低空产业技术链条,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夏都空域全力推进黄河金三角低空经济产业园的规划工作。该产业园区目前已完成选址,在夏县物流园的基础上升级改造而成,占地面积约520亩,分为核心功能区、研发智造区、文旅融合区、数字服务区四大板块,将建设低空展品展示中心、研发中心、算力中心、飞行指挥中心、无人机生产智造区、物流分拣存储仓等。

“为了加速低空飞行器技术的转化与应用,夏都空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度合作,在园区内联合建设一个低空飞行器中试平台,让各种低空飞行器在这里有个测试的空间。我们相信这个平台将会成为黄河金三角区域承接低空飞行器研发测试、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的重要基地,为整个产业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撑。”贾继勇说。

黄河金三角低空经济产业园的建设,将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产业集聚与协同发展。一方面,带动当地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如航空材料、零部件制造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另一方面,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与技术流入,提升区域经济的创新能力与竞争力。

贾继勇表示,通过注资禹航探地科技公司和规划黄河金三角低空经济产业园,公司将构建起更加完善的低空产业生态。未来,夏都空域将继续加大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投入与创新,积极探索低空经济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助力低空经济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本报记者 朱 姝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