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家人文历史时间:2025-08-06
□李媛
古代的捕快,属于衙役,是衙门里少不了的跑腿办事的勤杂人员,负责当地行政权力的执行,算是执法和行政的主力。
以明清州县衙门为例,衙役分四班,即皂、捕、快、壮班(也有学者称分为三班衙役,不包括捕班,或捕、快合一)。各班都有班头,也叫头役,统领本班。《水浒传》中的武松在阳谷县就是担任这种班头。四班之外,还有零星杂役,包括门子、禁卒、仵作、库丁、仓夫、斗级(收粮掌斗)、轿夫、伞扇夫、鸣锣夫、吹鼓手、灯夫、更夫、伙夫、马夫、铺兵(邮驿)等。
这么多种类的衙役都对应着什么样的工作职责呢?
古代官员往往都是“君子动口不动手”,把要动手的事全交给衙役:皂班的职责是前驱护卫和仪仗,知县升堂办案时执行刑讯拷笞;快班分为马快和步快,职责是巡夜、传唤、逮捕,问案时到庭供长官驱使,还会被派出到乡下催征赋税;捕役的职责是侦查案件,缉捕盗贼,也同快班一道巡夜,押运官银时充当护卫;壮班的职责是守卫粮仓金库和监狱,护送官银或罪囚时,也充当杂差;门子掌管仪门(衙门中正门与正堂之间的门,正官升堂办公,须关闭仪门),叫升堂,喊人犯,掌管发令竹签。
其余零散衙役的职责大多从名字就可以判断出来。
(《国家人文历史》)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