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风箱

来源:时间:2025-07-18

电子报刊

临猗县大嶷山农耕文化博物馆展出的风箱  记者 刘亚 摄

乔加林

民间有句歇后语:老鼠钻到风箱里——两头受气。

风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现在的年轻人是没有见过的,但凡出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人,绝大部分人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

风箱,又称风匣,相当于今天的鼓风机,是过去农村家庭和铁匠铺不可或缺的炊事用具。长度大约一米左右,高度二尺上下,宽度大约在一尺二。由木箱、活塞、拉柄、活门、出气孔组成,方方正正的木箱,长长的拉柄,玲珑乖巧的两个活门。推拉拉柄时,用绑缚的鸡毛做成的活塞来回压缩空气,将鼓起的空气缓缓送入灶膛,前后的活门也随之吧嗒——吧嗒——有节奏地闭合。随着风箱“吧嗒——吧嗒——”的响,灶膛里面的秸秆迅速燃烧,慢慢变白,慢慢软化,化成一截一截或者一团一团的灰。

拉风箱很多时候都是小孩子的事情,放学回到家里,多半是母亲做饭的时间,孩子们就会自动或者被迫蹲在灶台前拉风箱。随着推拉,灶膛里的火旺起来,锅里面的水逐渐热起来……提起小时候烧锅拉风箱,至今记忆犹新,念念不忘,经历了喜爱——讨厌——再喜爱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后期,几乎在一夜之间,外形精细漂亮的电吹风机替代了老式风箱。在这个小小的精致铁家伙面前,风箱显得丑陋和笨拙。自鼓风机出现,风箱再也没有用武之地,被磨得锃亮的风箱只能留下岁月的痕迹。(《青海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