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席子

来源:时间:2025-07-18

电子报刊

临猗县大嶷山农耕文化博物馆展出的席子  记者 刘亚 摄

杨学涛

席子为什么会诞生?三个原因,保持地面干净、防潮和保暖。

早期的席子,就是用植物的枝和叶交叉铺在地上就可以了。在商代的甲骨文里,“席”字就是一个长方形的外框,里面是类似草或者竹子编织的垫子,有波形的纹样,是个非常典型的象形字。

为什么席子出现那么早呢?原因无外乎两点,第一,席子材料成本低,工艺简单,方便普及;第二,原始社会的居住条件比较差,房子比较低矮,席子做成之后就可以随地铺设,更节省高度上的空间。

到了周代,席成为了文明社会里最主要的坐具。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无论是日常起居还是皇帝上朝,都是在席上进行。但周朝的统治者讲究以礼治国,要明确社会等级,所以用礼乐制度把这一方小小的席子做了等级的区分,同时还赋予了许多精神层面的象征。

在西周时期,专门有一个工作岗位叫作“司几筵”,工作内容就是几项:第一,管理五种席垫的名称和品质;其二,辨别席子的用途以及陈设的位置;其三,根据人的身份等级差别,制定关于席的使用秩序和规范。

“五席”包括莞(guān)席、藻席、次席、蒲席和熊席。(《北京青年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