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7-15
▲稷王庙 记者 薛丽娟 摄
常华
稷山稷王庙,又称后稷祠,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专祀农祖后稷的庙宇。它坐落在稷山县城内,被后人尊为“稷王”“农神”的后稷,上古时期曾在这片土地上教人播种五谷,开启了华夏农耕文明先河。
后稷稼穑的故事,让我对稷山这片土地神往已久。跨越2000公里的路程,终于来到这里,瞻仰农神庙,拜谒这位农耕始祖。
步入庙门,院落内安静、整洁,门旁导引图标示着中轴线上的钟楼、鼓楼、献殿、后稷殿、姜嫄殿等建筑群。我站在门廊高台上,扑面而来的是建筑屋顶色彩斑斓的琉璃彩瓦和屋脊上数量繁多的各种琉璃彩饰,更有直指苍穹的铁艺饰物,令人目不暇接。屋顶彩瓦映衬下,那些多数叫不上名的琉璃飞鸟、花卉、神兽、人物,个个神采飞扬、色泽光润,令人叹为观止。
驻足仰视,后稷殿主屋脊上对称排列着中间高、两侧低的五座脊刹,各脊刹顶端耸立的铁艺神树、神鸟,构成了“九凤朝阳”画面。稍矮些的献殿主脊上,3座琉璃脊刹的顶端,分别镶嵌着铁艺的火球、腾龙,构成“二龙戏珠”画面。钟、鼓楼飞檐翘角,十字脊顶各嵌着“五蝠捧寿”的铁艺造型。寓意丰富、形态各异的琉璃、铁艺,横空出世般令院落内祥瑞漫天。
走下门廊,经过造型别致的钟、鼓楼,沿献殿丹墀旁石阶而上,献殿前檐栏板上精美的木刻农事图引人关注。后稷教民稼穑、农人祭祀的场景,以及农事活动中人物、牛马、碌碡、扇车等,无不活灵活现地刻录在木板上。环顾献殿门楣“立我烝民”的匾额、丹墀中龙头神鳌、墙上巨幅石雕和整座建筑龙腾凤舞的饰物,这些毫不吝啬、毫无僭越感的表达,饱含着世代人民歌颂劳动、敬仰创造、向往幸福和平的精神追求。
走过献殿是后稷殿——稷王庙的主殿。殿门前两根由整块石头雕刻的蟠龙浮雕廊柱,被抚摸得光滑闪亮,翻腾于烈焰、波涛中的火龙、水龙,让人不禁有了刀耕火种、苍龙布雨的时空感;殿四周回廊18根精美的浅平雕石头廊柱,也都是整块石料雕成,气势撼人。
一手握着谷物的稷王神像端坐在殿堂正中,身披龙袍俯视着苍生。我深深鞠躬,缅怀这位中华农耕文明开创者,也感怀一代代根植这块土地,勤勉智慧、开拓奋进的劳作者。如今稷山人民培植的“稷山板枣”被誉为“中华枣中之王”,后稷殿旁1000多年树龄的板枣古树焕发的勃勃生机,想必也一定会令稷王欣慰。
走过后稷殿,经泮池就是供奉着后稷母亲的姜嫄殿,一座元代遗存建筑。后稷“源开粒食”的功绩,让这位母亲光耀千古。《史记》中姜嫄践巨人足迹、感应而孕的记述,为这里增添了许多神秘。
徜徉在稷王庙内,壮阔的建筑、华美的雕饰,处处展现着华夏民族不朽的文化印记。我为这块土地开创的农耕文明骄傲,为世代中华儿女创造的华夏文明自豪。
仓廪实,天下安,中国人碗中的食粮越来越丰满,不断发展的农业技术、不断提升的农业生产效率,是后世子孙对稷王最好的感念。
(作者系吉林省吉林市人)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