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7-14
记者 王捷
当凶猛的老虎与温柔的枕头完美融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盐湖区博物馆珍藏的金代磁州窑黄釉花鸟虎型瓷枕应该会给我们一个惊艳的答案。这件承载着近千年岁月积淀的珍贵文物,以其独特的造型、精美的装饰、丰富的文化内涵、高超的制作工艺,向我们诉说着古人的生活智慧。
主角:磁州窑黄釉花鸟虎型瓷枕
出生时间:金代
尺寸:长35.7厘米、宽16.5厘米、厚8.7厘米
藏宝地:盐湖区博物馆
作为古人睡卧时的一种用具,瓷枕自隋唐时开始烧制,宋金元时期进入繁盛发展阶段,产地遍及南北,造型丰富,制作细腻,装饰技法也有了很大发展,各种雕刻和彩绘技术在瓷枕上异彩纷呈。其中,模仿动物形象烧制出来的兽型枕颇为常见。兽型枕包括虎枕、狮枕、犀牛枕、象枕等,其中虎枕最多,多被人们赋予吉祥的寓意,寄托了人们祈求平安、安然入眠、夜夜好梦等美好愿望。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自宋代起便大量烧制民间用瓷,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金代的虎型瓷枕正是磁州窑系的典型代表之一,通常以卧虎为造型,虎背为枕面,前低后高,呈腰圆形,十分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在保证实用性的同时,也展现出独特的美感。
盐湖区博物馆馆藏的这件磁州窑黄釉花鸟虎型瓷枕出自长治窑。作为磁州窑系的重要分支,长治窑生产的瓷器同样具有磁州窑的典型特征。相传,虎枕还与当年金朝名将金兀术有关。金兀术攻下长治地区,发现那里瓷器好,就命当地窑工烧制龙床和虎枕以彰显威风,结果龙床工艺繁复没能烧成,只烧成了虎枕。尽管这一传说是真是假早已无从考证,但瓷枕所承载的工匠的精湛技艺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仍然值得铭记。
仔细观察这件瓷枕,长35.7厘米、宽16.5厘米、厚8.7厘米,威风凛凛的老虎蜷伏呈卧虎状,前爪托腮,后尾摆在身体一侧,双目圆睁,口微张,看起来颇为悠然自得。器身施赭黄釉,黑彩、白釉点缀其间,色彩鲜明,将老虎的斑纹和眉眼形象地表现了出来,不仅纹理清晰,还呈现出毛茸茸的质感,给这头猛兽增添了几分俏皮,萌态十足。虎背上则是一方平整的枕面,以白色为底色,线条圆润流畅,与虎身形成鲜明对比。枕面上,一幅生动的花鸟图案跃然其上,鸟作衔花状。鸟儿和花儿相依相伴,灵动的鸟儿仿佛穿梭于两朵花之间,充满诗情画意,也增添了无尽的意境。
值得一提的是,工匠们巧妙地将虎鼻设计为通气孔,既避免了高温烧制过程中的炸裂问题,保障了瓷枕烧制的成功率,也不着痕迹地将设计融入整体造型,为这件器物增添了精巧的艺术细节。
凶猛与温柔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就这样和谐地凝聚在这一方小小瓷枕上,彰显了古人的智慧巧思和匠心独运。古人对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双重追求,在这件器物上留下了永恒的印记,也许这正是其珍贵价值所在。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