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7-10
杨兆民
西厢村位于永济市区西12公里、蒲州镇政府北1.5公里处,西距黄河3公里。
西厢村,古名寺坡底,因处于普救寺的土坡之底而得名。1956年,寺坡底村联合附近三村成立了一个高级农业社,因为村中的普救寺产生过中国元杂剧《西厢记》,故命社名曰“西厢社”。与此同时,寺坡底村也华丽蝶变,更村名为“西厢村”。
《西厢记》是一个元代杂剧剧本,全名是《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梗概是,书生张珙在蒲东普救寺遇见崔相国之女崔莺莺,两人产生爱情,通过侍女红娘的协助,终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而私下结合。《西厢记》所本为唐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和金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三者的创作背景同为永济普救寺。于是,普救寺成为天底下最浪漫的寺庙,西厢村也成了一个粉墙月影下的爱情村落。
王实甫《西厢记》的伟大之处,就是他敢于正面提出“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主张,使之由五百年前悲剧《莺莺传》演成喜剧。这种鼓励青年男女为爱情自由而反抗的主张,要比英国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早出三百多年。元代至今,几乎所有的戏曲剧种都演唱过《西厢记》折子戏或者全本戏,并被拍摄成电影和电视连续剧。
普救寺历史久远。《续高僧传》二集卷二九《兴福篇》第九《蒲州普救寺释道积传》云:“先是沙门宝澄,隋初于普救寺创营大像百尺,万工才登其一,不卒此愿,而澄早逝。”到了唐代,普救寺很是兴盛。普救寺早先的大门匾上写有“敕建普救寺”,能够成为“敕建”,那一定是香火兴隆,信男善女若云,热闹非凡。
普救寺之塔原名释迦佛生舍利塔,是供奉舍利的圣地。百姓才不记它绕口的名字,也不管它什么舍利,只喜爱《西厢记》里那位有着“倾国倾城貌”的莺莺小姐,称其为“莺莺塔”。莺莺塔“层崇数丈逼霄汉,铃铎百颗振音响”,是中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清代永济八景之一即为“普救蟾声”。2019年,莺莺塔被公布为全国文保单位。
西厢村2012年12月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为“中国传统村落”;2019年6月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山西省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称号。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