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晚报时间:2025-05-26
□黄逸
酱油是常见调料。2021年,中国酱油总消费量达761.2万吨,人均5.39公斤,考虑到日本曾达人均13.23公斤/年,未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酱油堪称第一调味品,但长期不受重视,比如含“酱”的古诗汗牛充栋,而含“酱油”的古诗寥寥无几。原因无非三点:
其一,长期被豉汁压倒,宋代才真正翻身。
其二,早期酱和酱油都有豆腥味,且含蛋白酶抑制素、皂角素等有害物质,影响了推广。
其三,酱油贵,古代消费者少。
制酱油出自制酱,制酱出自酿酒。酿酒的根霉曲即可制酱,液体部分即酱油。我国至少从商代起便已掌握酿酒术,黄豆又原产于我国。1959年,在山西省侯马县发现人工栽培大豆粒,距今已2300年,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人工种植大豆。由此推论,在有历史记录之前,国人已会制酱。
文字最早记录的酱多是肉做的。
据《周礼》记:“醢人掌四豆之实,朝事之豆,其实韭菹、醓醢、昌本、麋臡、菁菹、鹿臡、茆菹麇臡。”大概做法就是将肉(或带骨肉)晒干后粉碎,加粟曲、盐,用酒泡,装瓶发酵,需百天。
肉酱之外还有鱼酱,与今鱼露近似。肉酱、鱼酱鲜美,但可能是有异味、价格高,只供贵族,影响了普及性,渐被边缘化。豆酱、果酱也受重视,《周礼》记:“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酱用百有二十甕。”在《论语》中,孔子要求“不得其酱不食”,就是不同的食物要蘸不同的酱,否则罢吃。
根霉曲制酱的质量较差,蛋白质分解不充分,今天主要用米曲霉。 (《北京晚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