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大庙村印迹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5-16

吉秀珍

五月的夏县大庙村山水葱茏,山是绿的,水是绿的,正是游玩的好时节。我们循着白沙河的走向,随着大庙村村委会主任卫良锁的脚步和村会计段建康的讲述,慢慢翻开大庙村古老的文化档案,寻找古村落密码。

越过白沙河水库,穿过樊家峪村头的小树林,逆汩汩不息的溪流而上就到了大庙村。湿地公园依村而建,村里现存天然泉眼三处,泉水甘甜清冽,四季恒温。白沙河穿村而过,河水清澈透明,山上苍翠叠嶂,松柏常青,山坡上郁郁葱葱,驻足于此,花香扑鼻,流水悦耳,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大庙村地处中条山脉,青山环抱,白沙河环绕,不仅有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还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民俗文化。因山水相宜环境优美,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了古老的生活聚落,我们的先祖选择了在此生活,踩着青山绿水的灵韵,从混沌蒙昧一步一步走向农耕文明,至今依稀尚存新石器时代先民生活的痕迹和古墓葬群,被政府划定为古文化古村落保护遗址,属“仰韶文化”范畴,曾出土大量陶器。

大庙村的名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沿用已无可考,但名字的来源却有一个故事口口相传。

古代,随着大庙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农耕文明的发展,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越来越多,形成了几千人的大型生活聚落。有一年,一伙恶人听闻这个地方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就进山游玩,途中看到一个美丽的姑娘,见色起意的恶棍调戏姑娘,被路过的一个勇士相救,勇士在搏斗中赶走了众多恶人,自己也重伤身亡。村民为纪念这名勇敢善良的小伙子,便修建了一座大型庙宇,世代供奉勇士为自己的保护神,并将事迹世代口口相传。其中有主庙场、跑马场、石建尖塔等。因庙宇修建的规模在方圆百里最大,遂名为大庙,大庙村也因此而得名。历朝历代的人们不断修缮维护这座庙宇,香火旺盛经年不衰,善男信女拜者如织。抗战时期,勇敢的村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奋起抵抗外敌。日寇恼羞成怒,一把火将庙宇化为灰烬。现在大庙遗址上依然有残砖破瓦,白云苍狗,岁月沧桑,它静静地躺在黄土里,如那位勇敢的保护神一般,守望着这方土地,诉说着大庙的历史。

大庙村是进中条山的必经之路,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湿地公园附近的山坡上尚存明清时期古堡残垣遗迹。古堡利用天然地理优势人工开凿而成,分为前中后三个堡垒,设有瞭望洞、兵器洞、食宿洞、练兵场。抗战时期,夏县县城被日寇占领,日军在古堡边上修建碉堡,盘踞于此,切断了县城进入中条山的通道,妄图困住抗日将士。我抗日将士先后几十次在此与日军战斗,现在城堡上还可见残留的弹孔痕迹。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因引洪泄水,河流改道,将三座古堡一分为二,古堡就这样在岁月中日渐风化。

为清剿抗日武装力量,日军抓数千中国苦力,在大庙村架桥开路,修建县城进山公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们在旧桥的基础上重新修建了胜利桥,以纪念抗战胜利。20世纪七八十年代,残存的日军碉堡、断桥,成了县、乡忆苦思甜、不忘历史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从此走向了新生。

1949年至1953年,村里成立了互助组,相互帮助搞生产。人们对幸福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空前高涨。

1956年,夏县县政府在大庙村成立了大庙人民公社,大庙村就成了人民公社所在地。

1958年,大庙村党支部正式成立,王金锁任党支部书记。

1963年,农业合作社成立。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很快进入了人民公社,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1966年,大庙村盖起了大庙公社首座村级舞台,满足了十里八乡村民“开大会、看大戏、看电影”的需求。

1968年,村里建起了以水为动力的石磨坊,有效地解决了本村及周边村的生活磨面问题,还大胆尝试南竹北移,共建成了10余亩竹园。

1974年,村里建成了大庙小学,与大庙初中无缝衔接,解决了本村及周边村孩子们读书难的状况,并大力进行平田整地,有效提高了粮食产量。

1982年仲夏,大庙村户户通电,结束了几千年来祖祖辈辈点灯靠油的历史,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村民的家里敞亮了,心里也敞亮了。

1983年,大庙人民公社更名为大庙乡。1986年,村集体对村民基础生活设施进行改善,从村外2公里处修渠铺管引山泉入村,实现户户通自来水。

1989年,县政府利用大庙村自有的水文资源,在大庙村下辖的东张自然村兴建东张水电站,实现了大庙乡及泗交镇山区的电力自供。

1994年,拓宽改造硬化村巷道和通往县城的道路8公里,改变了大庙村祖祖辈辈依河槽而居的局面,从此山涧变坦途,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1998年,时任村党支部书记裴海勤领导村民建成了100亩鱼塘,为村集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带动了一大批村民发家致富,大庙村也从那时起成了全县闻名的观赏游玩之地。

2016年,大庙村修建了卫生室、文体广场等,同年年底将百亩鱼塘改造成湿地公园,古树参天,鲜花铺阶,赏莲叶田田,听流水潺潺,拱桥台阶错落有致,行走其中,恍若入了江南水乡。

2017年,为了方便农业生产,村委会对各组田间路进行了拓宽改造,给村民生产带来了极大便利。

2018年,村委会拦河修坝,更换陈旧管道,全面提升了村里的饮水安全。

2019年,村委会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摸清了村集体的家底,详细规划出大庙村“十四五”目标和任务,积极着手提升集体经济实力,打造集体产业。

2023年,村集体完成了大庙村120亩花椒产业园的建设,迈出了乡村振兴的第一步。

大庙村现有农户142户482人,党员31人,耕地面积1200余亩。近年来,村民已改变传统耕作模式,大力发展花椒、药材等高价值经济作物,每年可产生1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

古老的大庙如一本厚重的书,如果以年轮为页码,足有数千页之厚。回望大庙村的历史变迁,从钻木取火到农耕文明,从被奴役被剥削被侵略到当家做主人,从解决温饱到全民奔小康,大庙村人经历了太多的曲折和磨难。或许我的文字无法准确地描摹它的山水、它的文化、它的历史,但是山水灵秀依旧,哺育了世世代代勤劳善良的大庙人,一座彩虹桥连接着彩虹旅游公路,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外来客,更加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展望未来,新的变革还在继续,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农村将在大庙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上尽情绽放,新时代的大庙人必定会描绘出更美好的画卷。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