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5-15
杨吉魁,字岹山,又字光斗,号魏人,曾是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写作教师,山西师范大学艺术系副教授,山西教育学院艺术系主任、教授,现为山西省政府文史馆员。
杨吉魁爱画花鸟,其写意花鸟画受教于齐白石女弟子杨秀珍;杨吉魁爱写诗词,其诗词文章曾受教于国学大师姚奠中;杨吉魁满肚子学问,其学识积淀也源于杨秀珍丈夫靳极苍的点拨和熏陶……
初识杨吉魁,惊讶于一个山西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却成为美术教育家,桃李满天下;惊讶于他画花鸟写意,却撰写了大量绘画理论著作;更惊讶于他虽耄耋,仍气色红润,童心未泯。画画的人长寿,不是简单是岁数的增长,而是心态的年轻,接地气,有干不完的事,有对未来无限的希冀和向往。
机缘巧合 结识名师
看过齐白石画作的人,总难以想象那些小花小虫是出自九旬老者。除却用笔老道,其情至真,其心至纯当是人们喜爱的源泉。杨老师的画中能看到齐白石的影子,因为其师传自齐白石弟子杨秀珍。说起如何拜杨秀珍为师,要从国学大师姚奠中说起。
1961年,23岁,刚考上山西大学中文系的杨吉魁,就有幸由恩师姚奠中引荐,拜齐白石“四大女弟子”之首的杨秀珍为师。
杨秀珍自幼喜欢绘画,1934年,考取徐悲鸿任校长的北平国立艺专国画系。师从齐白石,因画艺精到,被齐白石赞扬为“齐门第一”。1952年,杨秀珍随丈夫靳极苍调入山西大学。1957年,靳极苍被下放到阳曲县农村劳动改造。杨秀珍到生物系当了个绘图员,在此期间杨吉魁拜杨秀珍为师,课余去学画。
一年后,杨吉魁有机会与老师合作,创作了两幅画,其中一幅入选了太原市美术展览。一时之间,在学校名声大振。
想当年,初中毕业的杨吉魁,在当地无学可上,有个叫扆耀荣的同学,大哥扆耀光在省城工作,于是几个同学翻过中条山,坐了一夜火车到了太原。杨吉魁考中了太原六中(现进山中学),少年时的美术功底,让他更加坚定要学画画,报考大学的美术专业。然天不遂人愿,那一年取消艺术专业招生……无奈之下,他只能改报山西大学中文系,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光耀门楣。
开学第一天,在中文系任教的姚奠中来新生宿舍探查,一眼就看到杨吉魁摊开的画作,惊讶之余,当即决定为其推荐杨秀珍。姚奠中给杨吉魁代古典文学和中国文学史课程,有时见到杨吉魁有好的画作,就提笔在画上题诗题词。曾为一幅梅花图题:白梅比香雪,红梅分外妍,不必山中觅,只从画里看。对当时尚在学习阶段的杨吉魁鼓舞极大,意义非凡。
许是名字中有个吉字,杨吉魁是个幸运的人,一生遇到过许多贵人。在他人生的关键时候,都给予他无私的帮助,一路走到耄耋之年,回首往事,他感慨万千。
2020年,杨吉魁精心撰写的《师恩永怀》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了他对恩师姚奠中、杨秀珍、赵延绪、王绍尊、朱焰等人的思念和追忆。“这算是完成了我的一个心愿吧。”书中还收录了与杨吉魁有交谊的大家陈笳咏、力群、董寿平、常书鸿等。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师者,人之模范也。提携后辈,教书育人,本就是为人师者的职责。所幸,杨吉魁一生也奋斗在教育战线,30余年,培养的众多文化大家,有学生三千,弟子无数的美誉。
1965年秋,杨吉魁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临汾地区吉县中学。跨过年“文革”就开始了,教学处于停滞状态,原本代语文课的杨吉魁无课可上,有了很多空闲时间去画画。
1966年底,一个在陕西画坛鼎鼎大名的书画家陈笳咏,被遣送回原籍吉县。此人是中国美协西安分会(陕西美协前身)的创始人之一,与陈笳咏的相识,让杨吉魁在画技、画理、画论上得以提升,绘画功底更加扎实厚重。其间,杨吉魁的国画作品入选山西中国画展,借调到临汾地区展览馆,成为专职画画的美术师。1978年,调入临汾师大(即今山西师范大学,简称“山西师大”),到中文系教写作课。
那时,山西师大还没有艺术系。筹建于1988年的山西师范大学艺术系,要从杨吉魁去日本办画展时说起。
改革开放之初,山西师大每有留学生出国,多会获赠杨吉魁画作。他们将东方文化的山水写意画作为礼物,带到世界各地。无意中,竟然促成了杨吉魁一次次出国办展和讲学。这真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日本之行,杨吉魁的画展在当地引发轰动,观者如云。所带的百幅作品,74幅被人购买收藏。校长陶本一就把杨吉魁从中文系调至艺术教研室,让其主持筹备艺术系。
半路出家,杨吉魁终于名正言顺,归队书画界。1990年,他有幸到北京,为亚运会作画献艺。1991年,他的画册《杨吉魁画集》由北京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1995年,杨吉魁调任山西教育学院艺术系,次年评为教授,任艺术系主任。1999年,为了教育学院教学的需要,他超期一年退休。2000年,杨吉魁被吸纳为山西省政府文史馆员。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0余年中学、大学从教生涯,其中有语文、写作的课程,也有美术方面的教授。杨吉魁的学生遍布三晋,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
墙内开花 墙外也香
退休,在一些人而言,是不必工作换一种活法。对一些人而言,不过是生命长河的一个节点,或许,还会是艺术生涯再次绽放的开端。杨吉魁正是后者绝好的例子。
2000年,甫一退休,省文联就牵头在山西美术馆,为杨吉魁举办画展。到9月,应邀赴美国马萨诸塞州举办画展。自此杨吉魁数度赴美,先后在新罕布什尔州、费城、纽约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2009年,他在曼哈顿画展期间,应纽约华美协进社人文学会“百家讲坛”之邀,在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做《画坛巨匠齐白石的传奇人生与绘画艺术》专题讲座。这次画展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文艺领事赵旭出席,也吸引了新华社和中新社等多家媒体报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全文转发了新华社记者通稿。
2011年、2013年,杨吉魁两度赴美开展,并在美国多所大学讲学,弘扬中国花鸟画和齐派绘画艺术。他被美国布里奇沃特大学艺术系聘为“特级荣誉教授”,任美国普利茅斯州立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美国麻州布里奇沃特大学美术学院终身名誉教授。
在中外文化传播,特别是弘扬中国写意画方面,杨吉魁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先后赴美举办4次个人画展,两次讲学。
时隔20年,201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采用中英文对照,再次出版《杨吉魁画集》。由姚奠中先生题签,赵望进先生作序,入选其各种形式的花鸟作品116幅,是杨吉魁美术著作的集大成。
现任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的赵望进,也是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比杨吉魁高一届。他在序言中写道:中国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优秀的画家无一不是熔“诗、书、画、印”于一炉的高手。画画就是画文化、画修养。中央美术学院著名美术史论教授薄松年评论:杨吉魁画路较宽,花鸟虫鱼、田园蔬果无不形之于笔下。所钟爱的墨荷、雄鸡、牵牛、幽兰、劲竹、秋菊等传统题材,画起来自然不同凡响。
从事美术出版编审工作的董智敏,与杨吉魁是芮城同乡,他如此评价:对于绘画,杨吉魁不仅仅是对传统艺术程式简单的拾取,而是融汇于中国文化的审美辩证法理中去通达迹化;对笔情墨趣也非浮浅描摹,而是以生命灵性的诗性体验,寻找其老辣、率真和意趣的鲜活。
“我不是在画画,而是在画中国文化。”杨吉魁有一句话极为精彩,中国文化的情趣、气节、喜好,以及在精微之处发现天然之美、自然之博大,用一支画笔,透过画家的情绪和修养,汩汩流出。梅兰竹菊、瓜果菜蔬、鸡鸭鹰雀、虫鱼虾蟹,令并不新鲜的题材,另有了一番景象、样貌。
2015年,《杨吉魁诗词》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他对中华文化潜心学习的一种记录,更是他对中华文化传承的一大力作。无论画画还是写诗写文,杨吉魁都以继承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甘之如饴,矢志不移。
耄耋之年,杨吉魁仍笔耕不辍,潜心作画,“画画就如同吃饭睡觉一样,是我人生须臾不可离的事情。”画画,是描自然万物,是绘生灵百态,更是写胸中情绪,人生况味。杨吉魁将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渴望,皆凝结成一幅幅画作,奉献给深爱的土地和人民。
(周俊芳)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