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5-14
刘星宇
记者 王捷 文图
前两天,2025稷山马拉松比赛火热开赛,在直播现场,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记者眼帘,他便是原自行车职业选手、四川人刘星宇。这是他第三次来到运城,去年他先后担任运城市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自行车公开赛、2024稷山马拉松赛的体育解说,自此与运城这片土地结下了深厚的缘分。今年,他以直播助理的身份出现在2025年稷山马拉松赛中,依旧为赛事增添了别样光彩,也让他更加热爱运城。
1993年出生的刘星宇曾是一名自行车职业运动员,2009年开始骑自行车,获得了多个大奖。体育比赛是相通的,刘星宇对马拉松赛等赛事也十分了解,多年来参与了不少其他赛事的解说活动,并日渐小有名气,成为一名体育运动创业者,也因此促成了他与运城的合作。
此次作为直播助理,他承担着幕后工作,协助著名主持人韩乔生准备资料,确保赛事信息的准确传达。在直播过程中,他密切关注比赛动态,及时提供各种细节信息。他说,无论是解说员还是直播助理,都是为了让观众更好地感受赛事的魅力,只要能为赛事贡献自己的力量,他都感到无比满足。
因为工作原因,他经常穿梭在四川、上海、浙江等地,尽管只来了运城三次,但运城对刘星宇而言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曾了解过山西的一些文化,当他第一次身临其境来到山西,依旧感触颇深。身为四川都江堰人,他很小时候就对三国时期曾出现的汉中、河东等地心向往之。以前每次从成都坐上高铁,经过秦岭隧道,路过西安,到达运城进入山西,他都会生出无限感慨,科技的发达让如今我们只需半天时间就可以从南到北。
而老家都江堰主持修建人李冰和关公的故里都在运城,瞬间就拉近了他与运城的距离,“有一种来到老乡的老家的感觉。”他笑着说。运城人、山西人都有着关羽那样的豪迈,大家待人接物上都比较直爽。运城深厚的文化、丰富的美食尤其是面食,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他感觉很合拍。这次,他从上海直接坐飞机到运城,交通愈发方便。
无论是去年的河津、夏县,还是今年的稷山,都让刘星宇对运城的认识更加明晰。“运城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他说,在体育赛事中融入运城文化元素,能让赛事更具特色,也能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运城。稷山马拉松赛的路线设置上,就有6个国保和重要文化景点,选手们在奔跑过程中,既能感受历史积淀,又能畅享田园风光。运城的特色文化符号,吸引了更多的人关注这场马拉松盛会。
“山西的地面建筑相当精美。这次虽然是工作,但也是带着一种旅游和学习的目的来的。”他说,“我能真切感觉到山西的发展越来越好了。”
体育赛事的举办,对于城市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能够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以稷山马拉松赛为例,赛事的举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和观众,为稷山带来了人气和活力,也促进了本地旅游、餐饮等行业的发展。
在他看来,随着现代道路建设和多方推动,如果人们在旅游的时候能顺带参加一些活动或赛事,来参加比赛的人们发现有景点会去旅游,这是一个完美的双向共赢选择。
这就需要给选手们一个把他们留下来的理由,只要他们待的时间长,就能促进消费。
“比如说有这样一个组别让选手体验,选手因为参加爱上了这个运动;有一些景点为选手优惠门票或免票,选手就可以多待两天感受一下这个城市。”他说,如今全国很多地方采取了这一形式,稷山马拉松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在全国范围内处在前列。
也因此,在他看来,运城其实是有这方面优势的,运城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多样的体育赛事,为文旅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他认为,将体育赛事与文化旅游线路相结合,打造出具有特色的文旅产品,这样既能满足游客对体育和文化的需求,又能推动运城文旅产业的发展。“运城可以增加各种产品,包括文创产品、文化宣传产品,通过持续不断的宣传,这样每年大家都会记住稷山马拉松、自行车等比赛,相当于每年一到这个时间点,我知道该去了,就会形成一种记忆,前来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他说。
今年已经是稷山第三次举办马拉松,规模和成熟度跟以往相比进步了很多。他也希望全国和全世界的朋友们都来运城,感受运城的魅力和美食文化。“真的是百闻不如一见,一定要感受一下。”他说,“这里的生活节奏会让人放慢心态,静下心来去感受一下生活的意义。快才是慢,慢才是快。”
未来,刘星宇期待能继续参与运城的体育赛事,领略他还没来得及领略的古建魅力。他相信,随着文商旅融合的深入推进,运城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他也希望能有更多人爱上运城这片充满活力和文化底蕴的土地。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