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青花八仙祝寿纹瓷碗:仙风道骨入瓷来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5-14

文物名片 主角:青花八仙祝寿纹瓷碗 出生时间:清代 尺寸:口径21.8厘米、底径9厘米 藏宝地:盐湖区博物馆

在盐湖区博物馆的珍藏之中,有一件散发着独特魅力的清康熙青花八仙祝寿纹瓷碗。它不仅仅是一件瓷器,更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与古人的智慧和艺术追求。

1994年,这件瓷碗由运城市人民检察院移交,是馆藏三级文物。它通高9厘米,口径21.8厘米,造型规整而优美。敞口的设计,使得碗的开口宽阔,给人一种大气之感。弧腹线条流畅自然,从口沿缓缓向下收拢,过渡到圈足,整个造型既符合实用的需求,又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圈足稳固地支撑着碗身,使其放置平稳。

瓷碗的内壁口沿及底部饰有弦纹。这些弦纹简洁而精致,为瓷碗增添了一份古朴的韵味。底部绘制的人物托桃纹,更是别具一格,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这一纹饰或许寓意着长寿与吉祥,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瓷碗的外壁,则是一幅通景八仙人物图。青花颜色淡雅,犹如一幅水墨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八仙的形象生动逼真,各具特色。每一位仙人的服饰、表情、动作都被描绘得细致入微,仿佛他们不是画在瓷器上,而是真的在眼前腾云驾雾、谈笑风生。

清康熙时期,青花瓷器的制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匠人们在绘制青花时,熟练地运用钴料,通过不同的笔触和颜料的浓淡变化,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画面效果。这件八仙祝寿纹瓷碗,正是这一时期青花瓷器的典型代表。它的淡雅颜色,不同于其他时期青花的浓艳,而是有着一种独特的清新之美,给人以宁静、悠远的感觉。

这件瓷碗的存在,对于研究康熙时期的陶瓷工艺、绘画艺术及社会文化都有着重要的价值。从陶瓷工艺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制瓷技术,包括胎土的选择、成型工艺、烧制温度等方面的信息;从绘画艺术上,它展现了康熙时期民间绘画的风格和水平,以及当时人们对于神话故事的艺术表现手法;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八仙祝寿的题材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长寿、吉祥的普遍追求和道教文化在民间的广泛影响。

清康熙青花八仙祝寿纹瓷碗,穿越了数百年的时光,从康熙年间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变迁,最终来到我们面前。它是历史的馈赠,让我们得以通过它触摸到过去的岁月,感受古人的生活与情感。在博物馆的灯光下,它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继续向更多人讲述着那段属于它的辉煌历史。

记者 韩立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