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峡商报时间:2025-01-21
□周丹
古人在寒冬季节里,往往以诗会友,以食传情,将对美食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盼望融入寒冷的冬日里。
“鲈肥菰脆调羹美,荞熟油新作饼香。”宋代陆游在《初冬绝句》中描绘了初冬时节的美食场景。用肉质鲜美的鲈鱼和饱满脆嫩的菰米调制的羹汤,用荞麦粉和新榨菜油煎炸的面饼,如此的美味摆在自己的面前,让诗人不由得想起家乡的味道。
古代关于鲈鱼的诗词不少,因为鲈鱼在初冬时节最为肥美,又味甘性平,符合古人冬天进补的养生理念。宋范仲淹《江上渔者》云:“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江上来来往往的人,都知道鲈鱼味道鲜美。宋杨万里《鲈鱼》云:“两年三度过垂虹,每过垂虹每雪中。要与鲈鱼偿旧债,不应张翰独秋风。”可见对鲈鱼的喜爱。唐李白在《秋下荆门》中写道:“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他此行的目的并非为了品尝鲈鱼的美味,只是为了游览名山大川。但是以李白对美食的热爱,又怎么可能少得了这一口呢?
“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北宋大诗人苏轼在全国去过十几个地方,他在《次韵子由除日见寄》里写了两道美食。一是秦地也就是陕西有羊羹,羊羹即羊肉泡馍。一是陇地也就是甘肃有熊腊,熊腊即熊肉干。熊肉干不常见,但是羊肉温补,驱寒暖身,直至现在依然是人们冬季里爱吃的美食之一。
除了肉食,一些蔬菜同样让人读来唇齿留香。如苏东坡《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云:“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残冬腊月,泡上一杯雪沫花似的新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真是芳香四溢,清淡可口。宋代黄庭坚《次韵张秘校喜雪三首》云:“润到竹根肥腊笋,暖开蔬甲助春盘。”恰逢小寒时节,雪水滋润竹根,竹笋清香肥嫩,这些蔬菜都美味可口,正好可以用来做春盘。春盘是古代的风俗,立春日以芹菜、韭菜、竹笋等聚成一盘,或吃或赠予亲友,表示长久、蓬勃的意思。
有菜有肉,必然少不了美酒相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唐代白居易在《问刘十九》中,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室外雪花纷飞,室内小小的火炉烧得正旺,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冒着绿色的泡沫。此时好友相聚,围炉而坐,把酒言欢,好不惬意。米酒的甘甜,火炉的温热,以及那份难得的友情,在冬日里,这样的饮酒体验无疑是暖心的慰藉。
还有一些藏在古诗词里的美食,如宋代范成大《冬日田园杂兴二首》里的“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地菘也就是白菜,滋味像抹了蜂蜜的莲藕一样美味。还有宋代陈著《周翁留饮酒》里的“茅柴酒与人情好,萝卜羹和野味长”,冬季的萝卜羹味道可谓鲜美可口。
这些古诗词中的冬季美食,不仅是作者情感的寄托,更丰富了古代的饮食文化。在寒冷的季节里,让我们慢慢地读一首诗词,从诗中品尝一顿美味的饭菜,喝一杯温酒或茶,感受来自古人的温暖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峡商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