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日报时间:2025-01-17
□李零
蛇年即将来临,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在《十二生肖中国年》一书中写道,中国的十二生肖就像悬在天空中的大钟,指针是北斗,斗转星移,一年又一年,十二年一个轮回。一点是鼠,两点是牛,三点是虎……六点是蛇,十二点是猪,这就是中国年。而十二生肖中的各种动物,家畜、野生各占一半。李零认为,龙的原型是长达10米以上的大鳄鱼,所以也可以归入野生。对于每一种生肖,李零都从文化、文字、考古、生物等方面去解读,那么关于蛇年,又有什么讲究呢?
云南出土的“滇王之印”金印。 (资料图)
从蛇与虫看中国古代分类学
孔子劝他的学生学《诗》,说学《诗》有个好处,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博物学,古称“雅学”。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者,古称“博雅君子”。
中国古代有五虫说,五虫配五行,见《管子》《礼记》《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古之所谓五虫,羽虫是飞禽(即鸟类),毛虫是走兽(以哺乳动物为主),鳞虫是鱼类和爬行类,介虫(或甲虫)的特点是骨在肉外(龟鳖虾蟹和贝类属于这一种),蠃虫(或倮虫)赤裸无毛(小到昆虫的幼虫,大到号称裸猿的人类)。凤为羽虫之长,麟为毛虫之长,龙为鳞虫之长,龟为介虫之长,人为蠃虫之长。龙、凤、麟、龟皆瑞兽,人是五灵之长,今以灵长目(Primates)统称猴、猿和人。
《尔雅》不同,它把动物分成虫、鱼、鸟、兽、畜五类。虫是昆虫,鱼是鱼类,鸟是鸟类,兽是哺乳动物,畜是六畜,六种家养的动物。有足的昆虫叫虫,无足的昆虫叫豸,其中不包括蛇,蛇在鱼类。《尔雅》的鱼,不光是鱼类,还包括爬行类,如蛇、蛙、龟、鳖、蜥蜴。
李零《十二生肖中国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蛇的地球资格非常老
蛇是一亿年前从早期蜥蜴目的成员进化而来,资格非常老。蜥蜴是四脚蛇,蛇是无脚蜥蜴。有些蛇,四肢退化,还留下点痕迹,有些则完全退化。它们在地球上分布极广,除南北极,到处都有。
蛇目下分三个亚目:盲蛇、原蛇和新蛇。盲蛇,无毒,多具后肢带(四肢退化的痕迹),是现存最原始的蛇。这种蛇,长相像蚯蚓,双眼退化,只有两个小圆点,基本上是瞎子,鳞很小,身上光溜溜,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
原蛇,也是无毒蛇,多具后肢带,也比较原始。原蛇中有蟒蚺科,世界上最大的蛇属于此科。蟒亚科是旧大陆的蛇,蚺亚科是新大陆的蛇。这类蛇主要生活在热带雨林。
新蛇,既有毒蛇,也有无毒蛇。这种蛇,进化最彻底,无后肢带,属于地球上最先进的蛇,其中包括游蛇科、眼镜蛇科和蝰科等。游蛇最多,多数无毒,少数有毒。眼镜蛇和蝰科是有毒蛇。
说蛇是“小龙”也有点道理
龙、凤、麟、龟,号称四灵,四灵皆瑞兽。瑞兽是想象的动物。想象的动物是以现实的动物为依托,综合若干动物的特点而成。龙像什么?龙所依托的主要是古之鳞虫。我在前面讲,龙是以鳄鱼为原型,鳄鱼是大蜥蜴,蜥蜴是四脚蛇,蛇是无脚蜥蜴。三者有密切关系。古代盘类器物常以蟠龙为饰,头是龙头,却往往没有足。这种无脚龙,非常像蛇。还有一些器盖,也以蟠龙为饰。难怪蛇称小龙,十二生肖次于龙。
南方多蛇,出土文物中的器物多以蛇为饰,这里举几个例子。
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的商代提梁方卣盖,现藏江西省博物馆,蛇身的纹饰单元为一个菱形方格纹加四个三角纹。这是商代最典型的蛇纹(“卣”读作“有”,是古代一种口小腹大的盛酒器具,多用于祭祀——《读+》注)。
春秋提梁卣,湖南衡阳出土,卣身以蛇纹、蛙纹为饰,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云南江川李家山51号墓出土的蛇形镂空铜器,现藏云南江川李家山考古工作站。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滇王之印”,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汉代封赐南方蛮夷君长,多以蛇纽印。
(《长江日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