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千古要塞函谷关

来源:三门峡日报时间:2024-07-10

□翟文龙

灵宝函谷关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从地图上看,它位于灵宝北约15公里,紧靠黄河岸边,犹如一颗镶嵌在黄河岸边璀璨的明珠。

这里是老子著作《道德经》的所在地,这位大哲先贤,以忧国忧民为己任,用如椽巨笔写下光耀千秋的《道德经》。千百年来,这部著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

函谷关的城墙分别由平、圆、竖三种形状夯筑而成,高约两丈,远远望去,蔚为壮观。如此巍峨的城墙,莫说在古代,就是现在,也可称得上是固若金汤的屏障。函谷关景区面积大约16.5平方公里,密密麻麻分布着太初宫、道圣宫、藏经楼、鸡鸣台、碑林、关楼、函谷古道、博物馆等20余处不同景点。

据介绍,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关在谷中,深险如函,在古代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说法,是兵家必争之地。

函谷关的关楼是呈“鼎”字形的三层秦汉风格建筑,整个关楼南北长约71.2米,高约21.5米,坐西向东,楼顶各饰丹凤一只。由于关楼是控制入关的要道,所以进入关楼必须要穿越一道厚重的关门。行至关门前,早有身着古装的“关令尹喜”和多位士兵扮演者等候在此。“恭候驾临!”关门缓缓打开,便可听到响亮的欢迎语,令人有一种穿越感。行至函谷关古道,突然狼烟四起,厮杀声震耳欲聋,丢弃的盔甲和战车遍地都是。反映“安史之乱”的实景剧“桃林大战”代入感极强。古道驿站前,“唐朝”军队正在招兵买马,吸引不少游客穿上盔甲应征“入伍”……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函谷关见证了无数次惊心动魄的战争与历史沧桑巨变,依旧坚如磐石,在保护与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现在的函谷关不仅是4A级历史文化旅游区,也成为以道家文化和军事文化为主题,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大型历史文化旅游胜地。

 (《三门峡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