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父母”的古音原来是“爸妈”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4-03-08

□南海墨

不同语言中的爸爸、妈妈读音都很类似,这种共通性似乎跨越了文化和地理的界限。于是常有人好奇,“爸妈”这对称呼是不是受到了外来语言文化的影响,替换掉了汉语传统的“父母”和“爹娘”?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上古汉语中“父母”二字的发音,基本上就是ba和ma。语言学家郑张尚芳先生曾专门写过一篇论文《今人口语里的古音》讨论此问题:上古音最明显的是鱼模韵读低元音a,模韵“呼”(呼气)上古读haa,中古不变就写为歌韵“呵”(苏轼四时词“呵手”),现在还不变则写作“哈”。《广雅》“呵呵,笑也”,那是中古前期的ha,现在不变也写作“哈哈”,两字同音才合并了。“父”字是虞韵(来自鱼韵合口),上古读ba,中古不变,就写“爸”(捕可切),宋代《集韵》记了吴音“必驾切”pa,只声母清化,跟现代汉语“爸”一样,韵母却一直传了三千年还是a。

古汉语是没有“f”这个声母的,这一点仍然保留在闽语当中。现代汉语的f,大多来自古汉语的浊音b。所以“父”字的读书音,就变成了f声母。同时元音高化,从a变成了u,也就变成了fu,“母”字也是类似的演变。

但“父母”作为口语常用字,尽管读书音发生了变化,口语发音却依然顽强地保留了古音。这种现象非常常见,比如“阿”字在文雅的词汇中就要读“e”,但是在口语词汇中依然读古音“a”。由于书面音和口语音产生了分歧,古人就干脆新造了一对形声字“爸”和“妈”,来对应存古的口语。汉末三国成书的《广雅》中,已经清晰记录了这对新字:“爸,父也;妈,母也。”

至于全世界各国的语言,都倾向于用ba、ma之类的发音来称呼父母,则可能是因为其发音最简单——婴儿在刚开始学说话时,大多只能发出“阿巴阿巴”“嘛嘛嘛”之类的音。因此这一时期的婴儿,如果要呼叫父母,自然也只能用baba、mama这类简单的发音,最后在各语言中都固定为了专门指父母的词。

 (《南方周末》)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