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4-03-07

□钱国宏

在21世纪的今天,知识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而大学则是传授知识的地方。大学通过培养人才来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和进步。重视教育不是现代的新鲜事,中国古代便已有了政府开办的国立大学——太学。

太学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存在,直到汉武帝时期太学才在京师设立。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建立太学。太学由博士任教授,最早由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太学中的学生被称为“博士弟子”或“太学弟子”。历代的太学都有所发展,博士、学生人数都有所增加,学生人数在王莽时期达到上万。太学中学生在长安内由专门负责此事的太常选择产生,外则由郡国察举。

西汉时设立的太学如今已无迹可寻,现有遗址留存的是东汉时期设立的太学。东汉太学遗址位于洛阳市偃师区佃庄镇太学村(原东汉洛阳城东南部开阳门外)。它始建于建武五年,于建武二十七年建造太学讲堂,至汉顺帝时达到空前规模。有史料记载显示,东汉太学建有240房,共1850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考古勘察中发现太学遗址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可见当时太学的规模之大。东汉太学学生人数也超过西汉时期,曾达3万余人。东汉时著名的人物,像王充、张衡等都在这里读过书。

太学在东汉时期达到鼎盛,经魏晋南北朝后,逐渐衰落。先后历时六七百年,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立中央大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统治者设立太学的首要目的是要培养封建官僚。太学的课程以通经致用为主,学生经学习考试合格,就可以为官。另外,太学除培养封建官僚外,还具有培养人才、促进文化的传播和繁荣的积极作用。

 (《山东工人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