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梨树也被称为“利树”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11-03

□祁云枝

人类对于甘甜的渴望,源于我国西南部一种个小、酸涩的东方梨,一步步变成我们想要的口感和模样,并且形成了较大差异的栽培种群。梨树因此成为我国继苹果、柑橘之后的第三大栽培果树。

梨树是典型的自交不亲和物种,也就是说,在梨树的花朵里,雄蕊上的花粉,落在自身柱头上时,花粉不能正常萌发,无法完成受精作用,因而不能正常结实。不仅如此,梨树的同一品系内异株花粉间,也不能受精结实。这些特点使得梨的杂合度非常高,品种资源间存在着广泛的基因交流和遗传重组。所以,梨的遗传背景及“族谱”,是很难厘清的。

大家喜欢吃梨,除了汁多甘甜,还有一个原因是梨拥有滋补止咳的功效。将“梨”字分开,即是“利木”,梨树被称为“利树”,还有个正能量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赵县大部分老百姓患有咳嗽,咳得地动山摇,用尽各种办法都不起效,多人相继故去。王母娘娘受玉皇大帝之托,带着一棵树苗,变身一位老妇人来到此地,把树栽好,告诉大家吃这棵树上结的果子,就能治好咳嗽。人们依言而行,咳嗽果然痊愈。后来,人们纷纷从这棵树上剪枝扦插,从此这里的人们再也不受咳嗽折磨了。人们觉得这种树对老百姓有利,就叫它“利树”。再后来,仓颉造字时,看它是果木,便在“利”字下加了一个“木”字,“梨树”一名因此而来,树上结的果子,自然叫作“梨”。

东汉末年,梨因为一个人、一个美德故事而有了别样的存在感。这个故事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孔融让梨”。从此,每每看到梨树或吃到梨,许多父母便趁机教导子女要谦让。

我国最早记载梨的古籍是《诗经》:山有苞棣,隰有树檖。翻译一下就是:高高的山上有茂密的唐棣,洼地里生长着如云的梨树……《诗经》的成书年代在春秋中期,所以,春秋时期被认为是我国梨树栽培的最早时期。

 (《科普时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