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11-02
□喻清录
在古代,“识大体”是最重要的思想素养。封建官僚“识大体”的内涵广泛,主要是两点:其一,明白尊卑之位、君臣之别,君为尊,臣为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也。其二,遵循主流道德规范,为君尽忠、为国捐躯,是最高精神追求,“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也。
《资治通鉴》中对两汉、魏晋人物的记述,充分证明了“识大体”的重要性。
汉高帝元年,刘邦与项羽逐鹿中原。刘邦大将韩信连战皆捷,占据了黄河下游之地;而刘邦则屡战屡败,连老爹、老婆都成了俘虏,急召韩信救援。韩信这时却奏请刘邦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请为假(代理)王以镇之。”刘邦览奏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你)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轻踩)刘邦足,附耳语曰:“汉方不利,怎能禁止韩信自立为王!不如因而立之,善遇,使自为守;不然,变生。”刘邦省悟,复佯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遂立韩信为齐王。韩信拥兵自重,这一刻已经埋下了日后被杀的祸根。
汉建安二十四年七月,曹操使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率七支军队讨伐关羽于樊城。八月,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数丈,七军皆没,于禁“穷迫,遂降”,拘押荆州狱中;庞德“为(关)羽所得,立而不跪,羽杀之”。十月,孙权袭取荆州,“释于禁之囚”;曹魏黄初(曹丕年号)元年正月,曹操薨,曹丕继位,孙权送于禁归魏。曹丕鄙于禁为人,令诣邺城谒高陵(曹操墓),但“先于陵屋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伏之状”。于禁看见图画,“惭恚发病死”。
曹魏景元三年十月,大将军司马昭“专断国政,欲大举伐(蜀)汉,朝臣多以为不可,独司隶校尉钟会劝之(赞成)”,司马昭乃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都督关中”。次年八月,钟会“军发洛阳,陈师誓众”,与征西将军邓艾分兵伐蜀。钟会“内有异志(称王称帝)”,灭蜀后杀邓艾,“独统大众,威震西土,遂决意谋反”,并与蜀汉降将姜维密谋,妄想“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作刘备也!”然而阴谋败露,魏军将士哗变,“众格杀姜维,争前杀钟会”。伴随着身首异处,钟会的黄粱美梦终于破灭。
韩信、于禁、钟会皆为一代名将,他们身败名裂的悲惨结局警示后人,做官必须“识大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背叛国家。 (《洛阳日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