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3-11-01
在抗日战争时期,新绛县阳王镇裴社村有一个“石雷小组”。当年,在农会干部的领导下,民兵连组织基干民兵造石雷。农会干部邱连山是“石雷小组”的主要成员,石匠王富有是技术骨干,王魁奎是当年的民兵队队长。
1937年,日寇占领了新绛县城,在阳王坡顶构筑工事、修建炮楼、烧杀抢掠,国民党编村、催粮、催款,百姓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阳王镇裴社村的农会干部组建了自己的武装民兵,动员石匠王富有研究、制造石雷,用来防止敌人破坏。
王富有家境贫寒,但却是阳王、万安一带有名的石匠。由于对日寇的残暴罪行恨之入骨,他接受了这一任务。很快,“石雷小组”组建起来,由王富有负责凿石,王拽元负责找石料,邱水朝、王力儿负责制炸药。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试验,他们根据一硝二磺三木炭的比例,顺利配制出石雷。
当时的石雷主要起到发送信号和阻止敌人的作用。他们把石雷埋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敌人一到,石雷就会爆炸,干部群众就能立刻撤离到安全地带。
由于当时缺少武器,有人建议用石雷换手榴弹和炸药。他们多与侯马的卖火药商贩进行交换。为了完成任务,共产党员邱连山将油篓子进行改造,大篓子装小篓子,上层是油,下层装石雷或弹药。
由于邱连山走路速度快,搬运的东西多,大家常叫他“邱大好汉”。在他的奔走下,武器少的问题得到缓解。
幼年时,邱连山的父母先后病亡,他与姐姐由伯父抚养长大。十几岁时,他就挑起家庭重担,养家糊口。他为人忠厚善良,有胆有识,爱憎分明,被村民推选为支应村长。
日军侵占新绛后,他在周边奔走做些小买卖。尽管起早贪黑,但仍难以养家糊口。
1945年冬,裴社村成立农会,邱连山加入共产党并被选为农会常委,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入反封建恶霸编村的斗争中。邱连山以换油担子为掩护,传递情报,发动群众,开展斗争。随后,他又用换油担子运送武器弹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
1945年,日寇无条件投降,国民党反动派阎锡山二战区的顽匪,为了抢夺胜利果实,在柏壁村设立据点,抢占了阳王坡顶的炮楼,妄图控制阳王、万安一带。共产党领导村民秘密成立农民协会、建立民兵组织。
此时,国共两党处于拉锯阶段,二战区匪徒残忍杀害共产党人和农会干部。村民在农会干部和民兵队队长王魁奎的领导下,同二战区的敌人进行艰苦斗争。邱连山以换油担子为掩护,担上石雷到闻喜、侯马等地,换回手榴弹和炸药,充实民兵装备。
1946年4月,阎锡山二战区区长薛百年派武装人员到各村抓人、抢畜、抢粮。有个恶霸编村邱某对薛百年说:“裴社村的邱连山最坏,就是他闹事!”因此,薛百年最先抓捕邱连山。
1946年5月1日,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邱连山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惨遭杀害,时年43岁。
1946年6月17日,解放天台寺的战斗打响,裴社民兵接受了阻击溃敌的任务。他们埋好石雷,手持步枪、架起机枪,在柏壁斜路(裴社地界)设下埋伏,静等敌人。
下午6点,一股溃敌来到伏击地点。王魁奎一声令下,石雷爆炸,溃敌被炸得抱头鼠窜,死伤四五人,其余十几人当了俘虏。裴社民兵胜利完成阻击溃敌任务,受到了天台寺战斗指挥部的嘉奖。王富有等人巧造石雷杀敌的故事,鼓舞了裴社人民的革命斗志。
如今,阳王还流传着“石雷大王王富有”的歌谣:
裴社村民真能干,抗击日寇出模范;
能工巧匠王富有,凿石造雷本领大;
他把石头当木头,要方要圆很自由;
铁锤成天叮当响,凿眼打坑造石雷;
装上黑药和念子,小口一封算成器;
一硝二磺三木炭,石头挖洞成炸弹;
埋在地下看不见,洒点尘土作装扮;
鬼子进村轰隆响,让他上天阎王殿;
地下党员邱连山,肩挑担子侯马转;
夜行路程百余里,换回弹药回家园;
保护人民造石弹,消灭敌人有气焰。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裴社村共有11位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裴社村这些烈士的名字是:王三顺、王宝山、王双岐、邱连山、白小女、王扬柱、王福生、王成福、王扬锁、续延鳌、王元。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