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娱>

《封神》导演乌尔善:用神话史诗挖掘中华文明的根源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8-08

从2014年第一次开剧本研讨会算起,到今年7月20日《封神第一部》如约公映,时间过去了整整9年。乌尔善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封神三部曲》想通过中国式英雄成长的神话史诗故事,映照和探讨3000多年前商周之战对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影响。他感叹,9年时间,干了这样一件事,值了!

兼具史诗和神话的特点

乌尔善认为,“封神”故事的史诗性和神话元素,能满足电影集体造梦的需要,“神话其实就是集体的梦境。当创作者把想象力变成银幕上的画面,巨大的银幕,灿烂的视觉,激烈的故事,恢宏的场面,轰鸣的音效……那就是电影的力量,能带领观众进入到梦境”。

《封神第一部》改编自明代许仲琳的《封神演义》和宋元话本《武王伐纣平话》。如何改编?乌尔善有自己的考量。他认为,神话史诗属于幻想创作范畴,可以分为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两种。前者如盘古开天辟地,后者如大禹治水,只是这些故事都不够长。《西游记》虽是神话故事,但没有史诗的特点。《三国演义》虽有史诗的特点,但没有神话元素。“只有‘封神’故事既具备史诗和神话的特点,又具备国民流行性。一个流传了上千年的故事,最适合拍成神话史诗电影”。

讲好两对父子情感故事

电影是讲故事的艺术。乌尔善最感兴趣的情节有两个:一个是文王姬昌食子,另一个是殷寿的父子关系。

无论是历史记载还是小说文本,都写文王姬昌在商王殷寿的施压下,吃了用长子伯邑考身体做的肉饼,然后逃回了西岐。悲痛之余,他从嘴里吐出了三只“小兔子”。多年来,乌尔善的脑海里一直在盘旋着这个画面。“我太想知道当时姬昌的感受了,殷寿为什么要用这么极端残酷的方式摧残他?这个事件是整个封神故事最核心的情感”。

另一个就是殷寿父子。殷郊一开始很爱自己的父亲,但后来殷寿因为苏妲己害死他的母亲姜王后。殷郊要为母亲复仇,结果被殷寿送上了断头台。更加让人困惑的是,殷郊被仙人救后,获得法术回来报仇,但最后居然又站到了殷寿这边。

乌尔善直言,姬昌家族和殷寿家族两代人的争斗,其根本是善与恶、正义和残暴之间的选择。片中,姬昌对前来探视的小儿子姬发说:“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乌尔善认为,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出判断和选择,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

片中人物颠覆了以往形象

以往的影视剧版本,都把殷寿的荒淫无度和残暴昏庸归罪为苏妲己的红颜祸水,但在乌尔善的电影中,不管是殷寿还是苏妲己,都有了颠覆性的改写。

司马迁的《史记》中形容纣王: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这样一个厉害角色,是不可能被一个女人一直迷惑的,唯一的解释只能是这个女人迎合了他内心深处某种不愿被人知晓的欲望。”乌尔善进一步解释,殷寿的内心就是要天下称王,而他无意中救下的苏妲己拥有的能力,能够帮助他完成这个心愿,这才有了片中比干挖心测出苏妲己被狐妖附身的真相后,殷寿依然不愿杀害苏妲己的情节。

此外,姜子牙的形象也有了很大改变,在片中是个法力尽失的白发老人。“其实在一些戏曲、传记记载中,姜子牙就是以贩夫走卒形象出现的”。

用特效重构殷商时期美学世界

为了再现上古时代的神话世界,主创团队走访各地的殷商遗址、研究机构和博物馆等,做了很多功课,最后却发现无法完全复制真实殷商。根据博物馆中真实殷商的建筑,“主柱也就碗口大小”,如果真的在电影中再现,完全体现不出来建筑的宏大壮丽。

怎么办?美术团队最终确定了这样的美学原则:约七成元素来自于元明时期道教水陆画,约三成元素来自于殷商时期青铜器元素,外加一点点宋人的山水画元素,最终融合再创造,组成了现在片中殷商时期的美学世界。乌尔善要求,片中的任何场景、服装和道具都必须是原创,不能照搬博物馆文物,但又能让人觉得是上古时期的东西。 (《湛江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