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12-02
胡春良
结识张冰梅女士,纯属偶然。当时我在某文学群,凭感觉冒昧申请添加了几位好友,以期结识优质文学知性人士。她通过了我的好友申请。说是冒昧,其实还是有点铺垫的,一则关注到其网名“墙角枝梅”,给人以“傲寒待放而又踏实低调“的感觉;二则在某平台看过她写的不少诗文,虽说多是琐碎的家长里短,点滴的人生感悟,但让我感受到她向美向善的情怀,柔情纬度的温暖。
由于工作和家庭的诸多原因,我和微友的交流很少,在微信群的互动也少,对冰梅女士的了解也仅限于她的文字和简单的交谈。她在《河东文学》《运城日报》《运城晚报》上经常发表诗文,她能经常上刊,这也说明她的实力。对于她的文字最初的印象,似乎就像早春的原野,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清香中蕴含着萌动的生命活力。
结识之后,同我想象中一样,她为人诚恳,而且很热情。运城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创办《河东文化研究》杂志时,作为文字编辑,她向我约了篇有关池神庙的稿件,最后定稿用的是有关运城青铜器的文稿。从反复的修改,多次的沟通,到发来最终定稿的电子版,她的严谨、细致、热情,令人感动。
冰梅女士好多次前来夏县,其中有两次是夏县作协举办的活动,但我由于没有时间,也就没有见到她。但是心中勾勒的她是知性、善良、热诚、优雅。所幸去年市作协举办散文讲座,终于见到了她,与想象中感知的不一样的是,对她又有了一个新的印象关键词:干练!不知为什么,我心中一直念叨一句话:冰雪聪慧——冰者,梅也!
再关注她的文字,关注她的朋友圈,得知她的文集《梅开时节》由团结出版社结集出版了,为她高兴之余,很希望能早日拜读。
后来她托友人捎来一本《梅开时节》,有她的签名,字迹刚劲有力,这似乎又显露出她性格刚劲的一面。书的封面和封底均设计有一枝梅,素雅而热烈,这也是我喜欢的风格,似乎她的性灵跃然纸上,或者说这是性情的纸版诠释。
▲《梅开时节》书影
这本书一直放在案头,偶有闲暇或夜深人静之时,总喜欢信手翻上几页,或粗粗浏览或细细品味,平凡的人间烟火色,却最能轻抚凡人心思。欣赏感动之余,总想着写点什么赏评一番,哪怕是片言的感悟,但是总觉自己浅陋,不敢写,就让唯美文字带来的享受在心底温暖着。
这本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散文新篇、诗意人生、心语心愿。“散文新篇”是她一贯风格的集成,许多篇章都是写亲人和亲情的,如《父亲的品格》《如玉的母亲》《母亲的背影》《我的小叔》《父爱》等,这里没有宏阔的视野,只有点滴的生活真情,这行行文字之中是作者性情的真实绽放,是感恩重情的绵绵情义,唯美唯善,向美向善。每个人生都有不一样的轨迹,也会有不同的感悟,她所记录皆生活中的真实和真情,平凡之中凝结着别样的心灵风景。懂得感恩的女儿,就是父母爱的延续;懂得记录生活之美的知性,那人生也是丰盈的。请原谅我的私心,请原谅我深深的乡愁情结,她的一篇《遇见太宽河》让我反复赏阅,太宽河可是我的家乡啊!通过这篇散文,我敬慕她的山水情怀和细微洞察。只有一颗热爱的心,一颗追寻美的心,才能与山水寄情共融,才能达到心灵的更高境界!
文集中“诗意人生”篇章收录的是她的诗歌佳作。这些诗歌真实地展示着她惯有的平实语言风格,在题材方面也大都是“小我”展示,但是耐读耐品。比如《梅》中,开篇写道:“一枝梅/默然绽放于自己的天地”,这不是她自己生活境界的写照吗?《故乡的老屋》在末尾这样写:“故乡的老屋/走出的是希望/回归的是乡情”,让人无限怀想,乡音、乡情、乡愁,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个人的胎记吗?《六月的麦田》《风吹麦浪》等,纯朴之笔传递田园之美!当然,诗歌中还有她对人生的思考,比如《关于生命》《关于爱情》等。我喜欢写诗,也写了不少,但是总觉得少精品。我觉得诗歌必须有真性情,冰梅女士的诗歌很好地把平凡生活作了诗意的记录和升华。就当下的现代诗歌领域而言,多方式、多维度、多层面去阐释与构思的作品层出不穷,评判不一,我们都是在不断地摸索与学习中一点点进步,在不断舍弃旧我成就新我中一寸寸前行。但愿我们都能在诗歌创作中相互鼓励、共同切磋,以实现突破自我,用优美的诗歌语言装点我们诗意的人生。
“心语心愿”篇章,占用的篇幅较少,仅收录了10篇随笔或短文章,与其说是抒发内心的思悟,不如说是她的处世哲学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活着,就好好生活》《做个好人》《做好自己》《善良无敌》等均是这样的心灵寄语。她的一个文章标题《美丽源自心灵,人善天会佑之》,恰恰可以用于我对此篇章与对她本人印象的总结。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无法苛求别人,但可以做好自己!
冰梅,其文,一幅风景,一缕挚情!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