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最忆是乡情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11-30

张香苗

乡情是一句暖暖的问候,“吃了吗”;乡情是一盘喷香的麻花,“吃点”;乡情是一段段美好的回忆,难以忘怀!

我从小生活在稷山,要问稷山有什么好吃的,那自然是我们的四大特产:麻花、饼子、板枣和鸡蛋。其中,我对家乡的麻花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麻花,在稷山也叫“扭股子”,从小到大,我吃过的各式麻花也不少,可大都不记得了,唯有“半截麻花”烙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那大概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麻花吧。

那年,父亲带我去下费村看望舅老爷。刚进院,舅老爷就迎了出来,在不远处的台阶上还站着一位婆婆。婆婆见我们进来就微笑着看着我们,并向我招手。不记得那时我是怎么跑过去的,说了些什么,只记得她从一个小篮子里取出来半截麻花给我吃。几十年过去了,当时去舅老爷那里做了些啥,我一概都忘了,倒是婆婆那暖暖的微笑、香香的麻花定格在那时那地,镌刻在了我的心里。

麻花还是我整个童年的一个念想。以前,每年进入冬月,家家户户都会选个好日子“煮油”,也就是煮麻花。一听说家里要“煮油”,小孩子们是最开心的,能欢天喜地好几天,想着从此就有麻花吃了,不用天天馍馍蘸韭花了。

父亲有个好友搓麻花最是拿手。在“煮油”的前一天晚上,伯伯就会到我家来指导父亲和上一大缸面。面里加多少鸡蛋、多少椒叶都是有比例的。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就在院里放好一敞口大炉子生好火,等伯伯过来煮麻花。他们的第一步总是先“清油”,因为以前吃的棉籽油一加热总会有好多浮沫需要清理掉。油清好了,母亲她们把面也揉得差不多了,就等着搓、扭了。

“煮油”开始了,屋里屋外一阵忙。屋里案板上“啪、啪、啪”又是揉又是摔又是搓又是扭,好不热闹;屋外油锅已热,扭好的麻花端出来往油锅里一放“咕嘟咕嘟”,好不诱人。院子里到处飘着香,连围墙都堵不住,香气溢满了整条街,路人闻着味就知道今天谁家“煮油”了。

油锅一架就是大半天,麻花煮了一堆又一堆。这么多的麻花就是往后日子里的好吃头了,也是过年时的好礼物、好摆盘,一直能吃到来年二三月。记得每到二月二那天,大人总会掰下麻花两头给小孩吃,说是“咬蝎子尾巴”。事实上,这也就是一习俗罢了,不过,我也愿意相信“咬蝎尾”能避蝎子。

再后来,走街串巷卖东西的人多了,时不时也有卖麻花的,农村人也开始了做各种买卖挣钱,或是外出打工。家里也不再“煮油”了,什么时候想吃,买点就是。

转眼间,我参加了工作,结了婚。婆家住在村子的中心处,临着大街,隔壁家的门面房正好出租给一家煮麻花的。跟煮麻花的成了邻居,我天天都能吃到刚出锅的麻花,也知道了什么是“软麻花”。因此,我也喜欢上了吃“软麻花”,每天早上买上一根当早餐,一咬一拉再一拽,嚼在嘴里满口留香,那真叫一个绝!

如今,麻花的花样、种类更多了,可我总觉得还是带有乡情的家乡麻花最好吃。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