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明代名臣廉吏高拱辰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2-08-04

□高放 屈吉平

高拱辰关山城题款

高拱辰(公元1536年~公元1598年),字宗极,号少轩。山西平阳府河津县(今山西省万荣县南阳村)人,明隆庆元年丁卯举人。一生先后做过甘肃巩昌府会宁知县(洪武年改属陕西)、河南府同知、西安府同知、户部员外郎、工部员外郎等职,官至户部郎中。其仕途生涯多在明万历年间,是一位颇有影响的名臣廉吏。

高拱辰少年就学于稷山县,拜稷山学者、乡进士王时济学习三年。隆庆元年考取乡进士。万历五年高拱辰42岁入仕,首任会宁县知县。会宁现址城郭始建于明洪武六年,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军事重地,素有“秦陇锁钥”之称。丝绸之路穿境而过,沿途留下了许多重镇驿站和城堡遗址。

高拱辰初任会宁知县,时值灾年饥荒,辖治混乱,盗匪肆生,他体恤百姓,整肃治安,“祍席穷民,靡所不周,而或以盗,闻辄按法诛之”。在用人上则“奖拔其才者、贤者,惩其不类者,而周其贫者”。在任期间,高拱辰主修《甘肃巩昌府会宁县乡土志》,并于明万历七年维修增补城墙、城门及门楼,至此会宁城郭基本建成。因在会宁任上颇有建树,深得民众爱戴,人人称颂高公“以为吾父母也”。他后来升任河南府同知,当地民众强拦半年不让其走,他走的时候“邑父老子弟奔走号立,如失所天”。到后来每言及高拱辰,会宁父老多“含泪手额,谓高公仁人,况我会之民厚也”。

万历十四年,高拱辰二任河南府同知,不及半年,父亲亡故,返乡丁忧。万历十五年他三任西安府同知,历摄商、泾阳、富平诸郡邑,名震三辅,具有成绩。现西安市阎良区关山城为明万历十七年高拱辰主持修建(原属临潼管辖)。高拱辰是关山城的奠基人。

高拱辰因主政都会之地西安政绩卓显,擢升户部员外郎,再升户部郎中,总督延宁粮储。期间,“督饷延宁,经画漕运,招垦荒屯,悉取以充饷,致边关兵强粮足,外患平息”,以其在塞外的功绩,被皇帝“增岁禄二秩”,连升二级。正当高拱辰感恩图报、朝廷予以重用之时,突然无疾而逝,年仅63岁。

高拱辰一生为官,清正廉洁,恪尽职守。他为官一方,盗息民安,政平讼理。从九品县官,升至京机四品大臣,皇帝赞其“端严之守,明敏之才”,高拱辰主政之地,至今美名流芳。《会宁县志》《平阳府志》《河津县志》均有记载,民间亦多有褒扬。

高拱辰的父亲高汝励,号栢轩公,以贡授沾化县主簿,不就,归而为德党里,党里称长者,后皇帝以高拱辰西安同知之官衔赠之。高拱辰的母亲薛氏为薛瑄五世孙。

高拱辰书法功力深厚。万历二十三年,薛瑄次子薛淳的五世孙薛苍、六世孙薛惟为曾祖薛淳追立墓碑,高拱辰为此撰写碑文(2007年平原村民发现此碑)。碑中上款有:“□□正庶尹户工二部员外郎甥高拱辰题”字样。经人介绍,我们还在通化镇北数里外的田间,发现一通两米多高的砖砌碑楼,正中是高拱辰所题“隋儒王文中子墓”七个楷书大字,碑首有“奉政大夫工部都水清吏司员外郎高拱辰题”及“邑庠生侯登翰书”,落款刻有“邑庠生严自强立石”及“石匠任朝宗任省三”字样,最后为“大明万历二十一年十一月吉日”。

南阳村西临沟处原有高拱辰陵园,其东靠方爷庙,西傍天神庙与沟相邻,南为村道,北依土山(土丘),俗称“石马坟”,有坟茔数十座,占地约4亩~5亩。村道通陵地有墓道,道边有石马石羊像,墓道尽头正中一大坟茔前竖立一通大碑,上面刻有“皇明”二字,下有巨型龟趺。此碑毁于20世纪60年代,陵墓石像生多被盗,其石碑有的在20世纪70年代用于修筑太赵沟水坝,大多散落民间损毁、遗失或辟作他用。经村委会组织搜集,现发现明万历皇帝嘉封高拱辰妻薛氏“孺人”与“宜人”的“奉天承运”碑各一块,记载高拱辰母薛氏“明故高氏薛孺人方形墓志铭”碑一块,另有一块墓志铭碑与薛氏墓志铭大小样式相仿,碑体保存完好,可惜上面文字全被人为破坏,无从辨认,失去了文物价值,推论应为高拱辰本人或其父高汝励之墓志铭碑。另外还发现了一块刻有“皇明”二字的巨大石碑帽体,四角钻眼拧有铁螺丝帽,因20世纪70年代深沟打井用于机座而得以保存,从外表看,它大于发现的两块“奉天承运”碑,应是“石马坟”那块毁于动乱的主碑,即高拱辰去世后皇帝御赐功德碑的帽体部分。

今年6月,在河津市发现《苍雪轩文集》,作者赵用光(字哲臣,号龙门先生)为高拱辰二女婿。明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兼侍读学士。其《苍雪轩文集》收录有《户部郎中少轩高公暨配宜人薛氏合葬墓志铭》《户部郎中少轩高公墓表》《耆宾次轩高公墓志铭》三篇关于高拱辰的珍贵文史资料,除了对高拱辰仕途阅历及生平事迹有比较明晰的记述外,还有南阳高氏始祖高显为医者身份、高拱辰祖父、曾祖及子嗣名字辈分谱系、高拱辰与文集作者及铭者赵用光的翁婿关系等,其信息量之大,内容之翔实,为进一步研究高拱辰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南阳村中巷曾有高家“郎坊”祠堂,占地约一亩,有南门楼一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北房大殿三间,大殿中置有神龛。门楼额匾上有“报本处”三个石刻繁体字,成语有“报本反始”之语,为报答根源,不忘所自的意思。祠中供奉的神位、家谱均遗毁,据传此祠堂建于明代,应为高拱辰家祠。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