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仗义侠胆魏长生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8-03

李刚明 刁觉民

魏长生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秦腔表演艺术大师,也是川剧之父。他与川剧艺人一道,对川秦腔进行了艺术表演革新,将胡琴用于川秦腔之中,月琴副之,并使用梆子、唢呐等乐器,将部分昆词改唱梆子或吹腔,合于丝竹,逐渐形成了别具风格的川秦腔。少时即随陕班去陕地学成的秦腔,融合川陕两地的戏曲艺术元素,也逐步使他的唱腔更接近川剧弹腔。

清康乾年间,社会稳定,经济相对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各省地方戏曲盛行。各地戏班纷纷进京献技“朝圣”,在当时北京戏曲舞台上盛行的是昆腔与京腔,“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戏曲在当时有“花”“雅”两部之分。“雅部”专指昆腔,“花部”指昆腔之外包括京腔在内的各地方戏曲剧种。北京梨园中“花部”以京腔最为流行,而昆腔却渐行衰落,王府戏班皆唱京腔。

清乾隆三十九年,魏长生挟秦云蜀栈的雄风,率秦腔戏班初入京师。戏班行当齐备,戏功扎实,演出的剧本富有生活气息,魏长生独创的西秦腔,善于传情,故一鸣惊人。小铁笛道人《日下看花记》中曾载:“长生于乾隆三十九年始于都,习见其《滚楼》,举国若狂。”京师梨园,劲吹一阵“魏旋风”,致“雅部”昆腔更趋没落,就连“花部”京腔也大为减色,竟“使京腔旧本置之高阁”。魏长生作为戏曲史上“花部”杰出代表,从此彪炳史册。日本著名戏曲史家青木正儿在《中国近世戏曲史》中也将魏长生颂赞为“旦色界辟一新纪元的天才,得写实之妙者”,称“海外咸知有魏三”。

魏长生京城走红,也积资无数,其仗义侠胆之举令后人仰视。每遇困难需扶之人,他常常慷慨解囊,助人渡过难关。川内有一高姓举人因病困于京城客栈,魏长生知道后即刻雪中送炭,其后中了进士,分遣回川,到成都府华阳任知县。几年后魏长生因事押解回川,高知县还特意相邀其成都一聚,盛情感谢当年搭救之恩。(《四川工人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