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孤峰山的地域文化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6-10

□邹卫栋

我们要尊重源远流长的历史,也要热爱岁月悠悠的地域文化,因此,我作为孤峰山人,总想为祖辈赖以生存的“大山”做点什么,这种情愫由来已久。

关于孤峰山的来历,流传在民间的故事很多,大体上有三种说法:

传说一:在远古时期,女娲用五彩石补天时,有两块小岩石遗失于此,一块成了稷王山,另一块成了孤峰山。

传说二:二郎神担山赶太阳时,走到此处,忽然觉得鞋内石沙磨脚,于是他停了下来,把两只鞋内的石沙倒了出来,左脚倒出的石沙即稷王山,右脚倒出的石沙即孤峰山。

传说三:远古时期,水神和龙王因为一件事情引起争斗,造成洪水为害,平地浪起三尺,到处一片汪洋,百姓无法生活,尧王命令大臣鲧治理水患。于是鲧动员百姓担土堵水,可洪水仍照流不息,鲧非常发愁,整天唉声叹气。一天,一只带翅的仙猫飞过,望见鲧愁眉不展的样子,同情地拍了拍鲧的肩膀说:“老兄,你要驯服洪水,非得用天宫的息壤不可。”鲧听到这话忽然一跃而起,问仙猫:“仙猫老弟,息壤是什么?怎样才能得到?”仙猫说:“息壤是一种神土,它长生不息,只要倒一点点,放到水中顷刻间就会变成一座大山,何愁止不住洪流。”鲧说:“那就麻烦老弟为我们办这件事情。”仙猫面有难色地说:“实不相瞒,这息壤藏在天宫,玉帝看管甚严,任何神仙不得接近。”鲧哀求道:“仙猫老弟,不看你我情分,你也可怜可怜天下苍生。”仙猫是个软心肠,经不住鲧的哀求,又丢不下受苦受难的百姓,于是答应了这件事。这仙猫身轻如燕,又长了一双坚硬的翅膀,一使劲就跃入天宫。那日正值午时,看库人换班疏于管理,它借机就偷了宝库钥匙,打开门锁,拈了几撮息壤就向外跑。玉帝每月都要亲自检查库房,这天恰巧又来检查,发现息壤丢失,大发雷霆,急派巨灵神追去,这巨灵神不光办事认真,嗅觉也很灵敏,他顺着息壤的气息,抡着大斧头飞快地追去,鲧听说巨灵神赶来的消息,抱着息壤向南跑去,随手朝东西走向撒了一些,于是就形成了晋南平原上的峨嵋岭。据说撒得不匀,有几个小块落到南边,有两个形成了双嶷山,有两个形成了孤峰山、稷王山。

神话传说毕竟是人们虚构的,表达了劳动人民对自然界认知的美好愿望,从地质科学上讲,孤峰山表面近似灰红、灰黄色,有显著球形风化,植被发育并不茂密,原岩时有暴露,这些条件和它自身的圆丘形态都符合岩浆岩的特征。据统计,孤峰山山体占地面积24平方公里,加上四周丘陵和坡地面积总计近百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411.2米。

民谚云“华山高华山高,华山只到孤山半山腰”,这并不是说华山不如孤峰山高,只是说明两山位置不同,华山位于渭河平原,孤峰山位于黄土高原,相对高度不同而已。其次,黄河两岸深深的下切痕迹也体现出晋南盆地具有长期抬升、河道相对深切的特征。

这些现象都可以为相对抬升提供依据。由于年代久远,我们无法判断它到底是断陷盆地活动后期的岩浆活动形成的侵入岩体,或者是岩浆活动形成的火山锥,还是盆底基底岩浆岩尚未被埋没,但有一点是可信的,即孤峰山是火山喷发物,这一点由孤峰山流体状的山体现状和法云寺旁的海眼,即火山口可以印证。

孤峰山南麓马家窑村的邹氏一族,据族谱记载,明朝燕王平北时,兄弟三人邹明、邹聪、邹通行军打仗至河东一带,养马数百匹,经常从运城经弘芝驿至孤峰山下牧马,发现此处杏花成岭、桃花正盛,便依山势打窑洞数孔,开荒地数百亩,从山顶法云寺借来麦种,辛勤耕作,繁衍生息,定居于此。山势东南方的卧龙湾,三面环山,地势蜿蜒,状如卧龙,背依凤凰岭,松林拥翠,风光秀丽。公元25年前,此山叫方山,王莽篡权后,汉朝皇室后代刘秀被叛军追杀至此山,躲在柏林庙内,惹事的麻雀叫个不停,“啾、啾、啾,不是刘秀那是球”,懂事的蜘蛛结网封门,救其脱险,追兵走后,他来到这层峦叠嶂、左环右抱的风水宝地,卧睡七日,养足精神,下山招兵,讨伐王莽。公元26年,刘秀登基,号封汉光武皇帝,回忆往事,山湾卧睡,终登龙庭。故下圣旨改“方山”为“孤山”,封此山湾为“卧龙湾”,麻雀既惊又怕,从此不敢再来柏林庙。正所谓:“神州山岳千百处,唯有此山敢称孤。” 

孤峰山系地质构造时形成的火山喷发物,它以法云寺旁的海眼即火山口为核心呈流体状向四周辐射,古代方圆通称,因此就叫“方山”。只要沿着山梁,东南西北都有上山道路,而南麓生活的马家窑先民,由于长期上山放羊、砍柴,在偏东山梁上走出了一条山路,这条路能直达山顶,却不通山下,要想走此山路,必须要从山下脚蹬岩石、手抓索条,弯腰前行,才能到达长坪。这里便有一条小路顺山势蜿蜒而上,数里后过斜腰便到单扁路、梯子格、老虎嘴,听名字便知此处山势险峻,而祖辈们却能担柴而过,足见他们的勤劳、勇敢,此时您如果望而却步便领略不到山顶美景了。过了老虎嘴再走一截羊肠小道,呈现在您面前的便是一片草木茂盛的山坡,这是牧羊人的聚集地。顺着山势抬脚而上,就到达法云寺、金顶,这是孤峰山的绝美之处,天气晴好之时,向西北可以俯瞰数十里外的汾水、黄河,向东南远眺,可见天际处的中条山、稷王山。

孤山法云寺建于山之绝顶,其规制“宏丽精巧,甲于一方”,始建于元而重修于嘉靖,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时,又环寺建石城,周长70丈,后毁于战火。

法云寺西南方向的海眼据说直通东海之水,每到天阴要下雨时,此处便云山雾罩,霎时整个孤峰山便全罩住了,因此有民谚“孤山戴帽,长工睡觉”之说。再向西南便是西天门,它由三块巨石搭建而成,这绝对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站在西天门远望山下,片片农田碧绿,条条小路蜿蜒,美景如画,心旷神怡,犹如仙境。此时我想起了元代大画家王冕的《过孤山·次韵》:

蓦地见青山,徘徊落照间。

泉飞千尺练,岚抹一梳鬟。

古洞龙长蛰,深林鹿自闲。

攀跻凌绝顶,长啸解尘颜。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