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公益路上写大爱——记第十三届全国五好家庭、盐湖区张昌勤家庭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6-03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从一腔热血参与公益到用心、用情帮扶他人,再到推动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发展,张昌勤和妻子李玉平将志愿精神融入生命,正是因为心中装有“大爱”,才使他们的公益之路走得坚定而踏实。

爱党爱国践初心

张昌勤出生于盐湖区解州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是一名拥有57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在张昌勤的记忆中,父亲经常翻看自己收藏的毛主席纪念章,坚持每天读书看报、看新闻联播,还经常给子女们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在父亲的教诲和熏陶下,张昌勤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并且把爱党爱国的初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深扎根于心,培养出了勤劳节俭、崇德向善、热心公益、扶贫济弱的优良品格。

2014年,他和妻子李玉平放弃了收入不菲的个人公司,成立了第一时间志愿者协会,带领志愿者夜以继日投入到扶贫、济困、助老、助残、应急救援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入人心,让志愿服务在引领社会文明风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孝老爱亲传家风

张昌勤与妻子李玉平志同道合,相亲相爱,相互理解。提起妻子,他动情地说:“在我的人生中,除了父母,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人,那就是我的妻子。”

在张昌勤的家里,凡是对家、对公众有益的事,妻子都无条件支持。早年他去青海做生意,妻子就在家里照顾门店、照看孩子;他选择做公益,妻子就做他坚强的后盾,并且义无反顾地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中,只要协会需要,她就毫无怨言地顶上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夫妻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相敬如宾、相互支持的默契。

平时,张昌勤的父母住在乡下,他们夫妻一有时间就要回家探望,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地照顾父母。母亲生病期间,他们守在床前,悉心照料,还陪伴母亲积极进行康复锻炼,直到完全康复。

张昌勤孝老爱亲的优良家风成为十里八乡的佳话。“贫而有志,不盗不抢,善待亲朋,为国扶困”,这是张昌勤家庭简单质朴的家风家训,他们用生活和工作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共同构建了和谐、美满的幸福家庭。

无私奉献做公益

张昌勤把帮助别人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多年来,协会共发展志愿者1246名,开展活动2682场,共计服务时间超过27万小时,受益人群达到80多万人,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2016年冬天的一个清晨,张昌勤在街边看到环卫工人吃凉馒头、喝凉水的情景,顿时产生了为环卫工作免费送早餐的想法。“爱心早餐”项目就此诞生,并坚持至今。近年来,该项目先后获得了全国、省、市各级“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荣誉称号。2018年,张昌勤作为山西省唯一一个代表,在北京领取了中宣部颁发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奖项,爱心早餐也成为了我市志愿服务的一张亮丽名片。

去年10月,汾河运城段遭遇近40年来最大洪峰过境,我市多地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为了筹集运送救灾物资,张昌勤几乎每天都是早上5点钟起床,凌晨2点之后才休息,一天要接无数个电话,行程至少300多公里,在救灾一线奔波。

据统计,去年的抗洪抢险中,第一时间志愿者协会累计为新绛、河津、稷山捐赠抽水泵、发电机、雨具、棉被、食品等物资共18批,价值40万余元,有效解决了受灾群众的燃眉之急。

张昌勤一家把“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热心公益、服务社会”作为经营家的最好秘方,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在做着力所能及的平凡事,他们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接续传承和发扬光大,在点点滴滴的公益路上,共同构建了一个温馨、美好的小家,也为建设和谐、美丽的社会大家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