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2-05-13
盐湖区历史教研员 田彦丽 侯 敏
一、心中有标——研读课标,把握方向
根据历史课标要求,历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注重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把学生培育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必须认真研读课标,把握考改方向,理解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并将它们与近五年的中考真题联系起来,逐一解读分析。事实证明,每年的中考历史真题都可以在前几年的试题中找到影子。通过做真题,我们会发现和摸索出很多中考命题的思路和角度,找出其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去强化训练、高效复习。
二、目中有人——关注学生,精准复习
历史教师普遍认为学生存在审题能力差、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专业性语言等问题。背后透露出来的是课堂教学效率,学科思维未得到提升。
1.设计复习任务。复习课,要思考是否设计有助于学生自主复习的任务,复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因素直接决定了复习效果。
2.构建思维导图。学生以教材为主,资料为辅,教师引导学生依据复习提纲回顾再现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形成条理清晰的思维导图,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等方面能力。
3.注意复习分层。针对不同学情的学生,要安排不同的复习任务。要在复习过程中体现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复习任务和题型布置都要符合梯度要求。要让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学困生“吃少”。
4.检查形式多样。以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复习效果,如知识点填空、重要事件默写、问题接龙回答、小测验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积累。
三、手中有法——强化训练,提升技巧
(一)选择题
选择题要掌握正确的做题技巧。首先,阅读材料时,要标注关键词(时间或者表示时间的句子、空间、人物、句子语法结构、最后设问的关键词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所要考查的内容。其次,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作用,如省略号后面的文字往往都是与答案有重要关联的信息;分号可能表明并列、转折、递进等信息。再次,要关注逻辑与关联词,它们有可能会体现出转折、假设、因果、递进、否定、肯定、赞扬、贬抑等方面的意思。最后,分析四个选项:是否符合史实,是否符合题干信息,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绝对化、片面化。通常情况下,语言比较绝对的、在材料里没有体现的,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错的。经过这四方面的筛选,很快就能得到正确答案。
(二)简答题
简答题考查的知识点涉及的领域比较多,有科技、建筑、思想、文学、艺术等能够体现人类文明发展的成就,通常从价值、内涵、背景(原因、条件)、作用等方面考查。教师必须教会学生理解社会风貌、艺术价值、文学价值、时代价值、历史价值等概念。
(三)材料题
1.读——读懂读透材料
先读问题,后读材料。先读问题,搞清楚是几个问题,读懂题目问什么,带着问题有目标地去读材料,找到解答的关键。特别注意问题中的定向词,确定答案来源:题干中出现“根据材料回答”,答案肯定在材料中,这种设问不受教材束缚;题干中出现“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答案肯定在教材中,材料只不过是“引题”;题干中出现“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答案一定在教材和材料中,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和教材结合点回答;题干中出现“综合上述材料回答”,答案肯定在设问间的递进关系中,根据前面的设问和答案得出认识和结论。
读材料要做到“四读”:读标题、读题引、读正文、读出处。
①读标题:题目的标题是本题的主题,确定本题的答题范围。②读题引:题引是对本专题主题的解读,往往与本题的最后开放性的问题有关,可就此展开。③读正文、读出处:概括材料观点的题型,先看材料的头尾,材料是总分或分总结构的,可从首尾把握材料的大意;根据材料辨别事件的题型,要注意找到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作者以及材料中的高频关键词,还有出处有时会给解题一定的暗示和启发;解读加引号句子的题型。要在材料中找到加引号的句子,结合上下文进行解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并养成在材料中做标注的好习惯。
2.答——有效答题才能得分
①注意答好“第一问”:一题多问并且问题之间有联系的,“第一问”答题的准确性影响着“第二问”的作答;问题中带“分别”的,一定要根据设问顺序回答。
②注意设问分值:根据分值,确定答案的采分点。2分题,通常不会只答一个事件或一个方面,要多角度回答;3分题,不能确定哪一问2分,就都按2分答,防止失分;启示类,尽量从不同层面回答,避免失分。
③注意答题规范:运用历史术语,要求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逻辑严谨,问什么,答什么,问原因标明原因,问表现标明表现等。注意书写工整。
另:归纳几类题型的答题方式
1.影响、评价、作用类
①此题型一般要一分为二,答正、反两个方面,积极+消极,或进步性+局限性,除非题目明确要求只答正、反其中一个方面。②问历史事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思想等方面的影响时,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关系、联系类
①两者之间的关系:相互之间有联系的,可答二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等;单方面的关系(如A对B有什么作用),积极的则答A推动了B,消极的则答A阻碍了B。②三者及三者以上的关系:A决定了B,B影响了C等。
3.启示、认识类
①扣紧本道大题的主题,将关键词展开,可参考读标题、读题引。②答案内容:一般情况下分为“重要性”和“怎么做”两个内容层次。
(四)小作文
要注意写好标题,分清段落,谋篇布局。首段解释题目,中间段选三个事件,根据要求阐述事件的背景、内容、结论或者影响、意义、作用等,做到史论结合。最后升华对主题的认识。字数不能超出范围,也要写够150字。
四、冲刺建议
1.强化选择题的训练,建议每天利用10分钟做10道选择题。(必须限定时间,同时要求划出关键词、图表中的关键信息)
2.考查高频主题和隐性热点主题。(长效热点、周年热点、时政热点等)
3.研读真题、精选优质试题训练,掌握规律学法;不做偏题怪题。
4.搜集整理课本中能体现“五育”并举、跨学科融合的知识,如与历史主干知识相关的体美劳方面的试题,2022年考前适应性训练17题中用服饰的变化,考查人们的审美追求。
5.注重项目化学习、大单元整合、由零碎知识到整体化的关注、训练。
6.依据课标、回归课本,注意图表、图文、教材研读的考查。
7.对于常考点,要反复训练、识记。
总之,万变不离其“宗”,万变不离其“标”。只要心中有标、目中有人、手中有法,通过脚踏实地的行动就能让复习更有效。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