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2-05-13
记者 魏 濛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中国人眼中的人生四大喜事。其中,“洞房花烛夜”不仅是喜事,还是大事,在很多人眼中,婚姻甚至是人的第二次生命,关于它的话题从未停止,有关婚恋的话题往往会引来人们更多的关注。
如今,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正处于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时期,单身的男女青年们有着怎样的择偶观、恋爱观,想有一个怎样的婚礼?近日,记者走访发现,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民视野的不断开阔,这座城里的单身男女对婚恋的看法正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单身男女青年并没有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更加物质,而是把“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责任至上、互敬互爱”的婚姻价值观,当作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美德在传承、升华。
择偶追求“三观”正
爱恋是相距万里时的问候思念,是爬坡上坎时的携手相牵。在共同奋斗的事业中收获甜美的爱情,是新时代年轻人的爱恋新观念。
“不想因为结婚的事情再让他返贫。”27岁的郭女士从事房地产销售工作,不仅人长得漂亮,收入也不菲。她的恋爱对象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家在农村。前年在国家好政策的支持下、在市扶贫干部的帮扶下男友家成功脱贫,现在家里的日子过得挺好。“我们两个都年轻,不能因为我们恋爱结婚给刚脱贫的家里添负担。”郭女士说,他们坚信,人穷不怕,最怕的是志穷,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他们会通过共同的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仍然是大多数人向往的理想爱情范式。现代人的婚恋观开始祛除物质主义和效益至上的沉疴,朝着更多元的方向发展。从兴趣爱好、人品三观、性格外貌全方位考量,“门当户对”的传统择偶观不再是主导人们爱情和婚姻的基准线,男婚女嫁回归淳朴的“情投意合”。
今年32岁的侯女士,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忙于工作,期间父母在我市为其买下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不用再为了租房东奔西走。待事业和生活终于稳定下来时,小侯开始寻觅自己的另一半。亲朋、同事介绍的,婚恋微信群里聊的都不少,到现在还没有碰上有“眼缘”的。“其实我不是独身主义者。”侯女士说,自己骨子里还是将“人品、三观”排在首位,自己对另一半的期待并不是经济上的条件,而是要两个人能在精神上相通,“三观”上契合。
30岁的李先生和侯女士一样,在选择结婚对象方面也是注重追求“人品、三观”。两年前,李先生牵手了另一半,现在的女友是李先生通过微信聊天相识相知相爱的,没问他工资水平、有没有房、家庭条件,而是跟他聊工作和读书。如今,有共同话题和爱好的两个人,通过努力打拼已在市区首付买了房。李先生说,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除了物质生活的满足外,有越来越多的男女青年更是需要精神上与另一半契合,我们看重对方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质、性格爱好等,追求彼此心灵上的沟通和感情融洽。
节俭办婚礼幸福不“瘦身”
“我们自愿结为夫妻,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共同肩负起婚姻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上孝父母,下教子女,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谅互让,相濡以沫,钟爱一生!”每年的七夕节,我市以永济爱情圣地普救寺为依托举办丰富多彩的集体婚礼活动,广泛联系各领域、各行业青年积极参与,传递正确的婚恋观。
据了解,我市年轻人非常喜欢这样的婚礼形式,在婚俗婚庆上崇尚文明节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举办“经济适用型”婚礼,拒绝天价彩礼。
“有一年永济普救寺在七夕当日,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单车集体婚礼,来自各地的百对新人骑着单车巡游,甜蜜携手进入婚姻殿堂。我看了印象深刻,太有意义了。”今年刚结婚的郭瑶没有举办常规的婚礼,而是以双方父母为见证人,少量的至亲参加,拍成视频发给亲朋好友,以此宣告他们成婚的喜事。“年轻人喜欢好朋友一起,以小群体的形式庆祝新婚,这样更温馨,或者干脆旅行结婚。”前几日在老家办婚礼的郭瑶说,身边很多同龄人都表示,如果不是爸妈拦着,真不愿办婚礼。他们也是经过几轮“博弈”,双方达成共识——婚宴简办。
郭瑶是象征性地收彩礼,摒弃了婚礼过多的接亲车、陪嫁等;为活跃气氛,接亲环节精心设计了“唇印卡片”“绕口令关卡”等小游戏……婚事新办,参加的亲朋都说参加这样的婚礼不累,很有趣。
记者采访多对年轻人,他们均表示办婚礼不太接受“闹新房”“接亲堵门”“谢媒人”等流程,更想追求浪漫的仪式感。“婚纱照动辄上万元,还不如一起去旅行。”在一家企业工作的小焦结婚时没有拍摄成套的婚纱照,她选择和丈夫休年假去旅行,“回来通过网络将拍的一百多张照片制成相册,每次拿出来翻看,都能回味很久。”
婚礼方面,小焦夫妇与双方父母各自作出“让步”。“本来并不打算办,但爸妈觉得一辈子需要一个婚礼,最后各退一步,亲朋好友在一起办了一场‘无结婚仪式’的婚宴,亲戚朋友一起吃个饭。”
“简洁但不简单”成为年轻人举办婚礼的趋势。记者采访发现,年轻人普遍更加注重婚宴的仪式感和浪漫氛围。樊琦说:“我觉得结婚需要一个仪式。不同的是,婚礼的流程已和父母一辈不太一样了,我们将选择简洁的草坪婚礼,希望这能成为两个人的美好回忆。”
一家婚庆公司的经理吴恒也告诉记者,最近两年,婚俗新风的确给婚庆市场带来很大变化,抛开婚房这个“硬件”,新人们的结婚成本的确大幅下降。一是酒席规模大大减少;二是结婚流程大大减少,很多人连婚庆公司都不请了。“几年前,很多新人结婚光是摆酒席动辄都要三四十桌,并且男方、女方都要摆酒;现在大都是双方一起摆酒,结婚花费大大降低。”
选婚纱拍婚纱照崇尚“节俭”风
在市区一家婚纱店,从事婚纱行业20年的玫姐告诉记者,在婚纱选购方面,这些年新人们越来越“节俭”了。她告诉记者,过去很多新娘会选择定做婚纱,除了在婚礼当天穿之外,新娘还会将婚纱收藏起来作为幸福的见证,而定做婚纱价格相对较高,基本上都在5000元以上,贵的甚至在万元以上。但最近两年随着我市力推婚俗改革,新人们对于婚纱选购的观念也在发生改变,越来越多新人选择租婚纱,相对而言租婚纱的成本较低,1000元—5000元不等。如今在玫姐店里,定做婚纱的新人比例只占2成,8成新人都选择租婚纱。
同样地,婚纱摄影店也明显感受到了新人们观念的变化。在市区一家老婚纱摄影店,门店经理苏女士告诉记者,如今,简化婚俗、喜事简办成为不少新人的新选择。该公司前两年推出的“至尊套餐”价格在万元以上,但过去一年选择该套餐的新人寥寥无几,大部分新人选择的都是价格在5000元到8000元的婚纱摄影套餐。“2021年至今,到我们这里拍婚纱照的新人比2020年下降了3成以上。现在看来,大家的消费习惯真的变了。”
苏女士说,考虑到新婚俗带来的婚纱摄影消费的变化,婚纱摄影店也在套餐价格方面进行了调整。如今,该门店最贵的套餐也不超过万元,整体价格比两年前下调了将近一半。苏女士表示,通过婚俗改革,把结婚成本降下来,这是社会大势所趋。“过去结婚花费的确比较大,让婚纱摄影行业价格回归理性,将其中的‘水分’挤掉,也是个好事情。”
“小而美”的小型婚宴成主流
随着婚宴流程简化,节俭办婚宴、小型婚宴成主流。
市区一专门举办婚礼的某酒店经理卫女士也深有同感。卫经理说,过去这两年,尽管在一些重要节日举办婚礼的新人还是不少,但大家举办婚礼的规模比过去已经小了很多,“小而美”的婚礼成为新时尚。
据介绍,该酒店最多可以摆上50桌,但最近两年已经没有30桌以上的婚宴了。“一般情况下,10桌—15桌的占了8成,很多甚至是10桌以下,宾客甚至只有四五十人,但婚宴照样很热烈温馨。”
卫经理记得,在今年2月该酒店承办的一场婚礼上,虽然新人只请了30多位亲友,但两位新人多才多艺,在现场为来宾们表演了对唱弹,还将交往以来的很多细节拍成了一部精美的纪录片。卫经理表示,这种“小而美”的个性化婚礼,其仪式感、幸福感丝毫不输大型婚礼。
卫经理表示:“不少新人找到我们时明确说婚礼要‘小而美’、有格调,而不是追求排场。所以,婚俗改革其实是为爱减负,为幸福加分。”因此酒店方面也在适应这种转变,比如婚礼现场设计方面更用心,哪怕是小型婚礼,也能庄重而热闹。
另一家酒店的经理也告诉记者,如今5桌—10桌的小型婚宴已经成行业大趋势,多数新人在婚宴方面的开支都在2万元以下。
据了解,在菜品方面,如今的年轻人对婚宴菜品的要求不刻意追求奢华上档次,但要有好兆头,而且要精致,做到色香味俱全。婚礼现场和婚宴都体现了青年人对新婚俗的理解——不一定要大排场,但一定要温馨、精致。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