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5-13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几个月后即将步入小学,在不少家长看来,这是人生“正式学习”的起点,也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节点,各种期许随之而来。看着孩子们即将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家长们既有欣喜,也有担忧——我的孩子拼音不会、汉字不识几个,能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吗?5月11日,记者采访了市大运幼儿园园长、山西省巾帼建功标兵贾小红和该园副园长、山西省保教能手薛英霞,为家长寻找答案。
塑造强健体魄
激发入学向往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明确指出,幼小衔接要做好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而家长的责任,就是从这四个方面帮助孩子尽快平稳度过幼小衔接期。
薛英霞解释说,做好身心准备,顾名思义就是做好身体和心理准备,具体包括孩子向往入学、情绪良好、喜欢运动、手部精细动作灵活协调等。只有做好身心准备,孩子才有强健的体魄来适应学习环境的变化,拥有向往入学的积极心理,尽快融入新环境。
薛英霞建议,放假期间,家长要多带孩子到户外远足、放风筝、跑步等,引导孩子锻炼身体。在家中就餐时,要让孩子使用筷子吃饭,提高手部精细动作灵活协调能力。
家长自身要以积极的态度感染孩子,正确帮助孩子了解小学生活。平时教育孩子时,不能用上学来恐吓孩子,诸如“你开心不了几天了,到了小学有你苦吃”“等到小学给你上紧箍咒”等话语,以免孩子因为态度和情感问题产生入学障碍,从而产生冷漠、紧张、惧怕等消极态度。父母不能仅以上小学可以背书包、戴红领巾等表面现象吸引孩子,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比如,可以带孩子参观附近小学;或让孩子与上小学的哥哥姐姐交谈了解小学生活,激发孩子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和好奇心,从而形成正确的入学动机和学习态度。
提高自理能力
做足生活准备
在大运幼儿园组织的幼小衔接研讨交流中,小学老师就曾指出,刚入小学时,部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弱、习惯差,铅笔、橡皮经常丢失,课桌、书包里一团乱。
针对这个问题,贾小红建议,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生活准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能按需喝水、如厕、增减衣物,能分类整理和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具有一定的安全防护知识和能力;积极参与劳动等。
在上大班时,孩子入睡前,家长要有意识地让他自己整理第二天要用的东西。起床后,让孩子自己动手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能让孩子做的,家长绝不代替。
家长要制订合理的作息时间。让孩子的作息时间逐渐与入学要求靠近,每天早睡早起,有固定的学习与游戏时间。同时,要按时接送孩子,帮助他养成时间观念。
在上小学前,家长可以模拟小学课间10分钟,引导孩子在此期间喝水、如厕。同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备合适的学习用品,整理书包,让孩子养成好的整理习惯。
参与社会交往
形成规矩意识
进入小学后,孩子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心理上难免不适应。此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社会准备,即具有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互帮互助;发生冲突时可以协商解决;能主动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诚实守规,有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等。
贾小红建议,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到公共场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见识更多的陌生场景。在看到其他小朋友时,可以鼓励孩子说,“你们一起玩的话,会不会更开心”,让孩子敢于和陌生的朋友交流。
在上小学前,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小学和幼儿园老师与你相处的方式可能不同,但他们都是爱你的”,以此建立孩子对小学老师的信任,让他可以大胆向老师表达想法和需求。当然,如果家长身边有朋友是小学老师,也可以让孩子与他提前相处交流。
平时在家中,家长可以给孩子布置收拾玩具、整理图书等任务,让孩子产生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在孩子整理完后,家长可以把成果发到家庭微信群里,激发孩子的自豪感。
学会专注坚持
培养学习习惯
“我的孩子不会拼音、很多汉字不认识,这样能适应小学的学习进度吗?”相比于身心、生活和社会准备,很多家长更关心的是知识类的衔接。
薛英霞说,家长大可放心,计算方面的分解合成、加减法、时钟等知识,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已经涉及,而汉语拼音在上小学后,老师也会从零开始教学。相比于让孩子提前掌握汉字和拼音,学习品质和能力的培养更重要。如果学生提前学习了汉语拼音,上课的时候反而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学习准备主要是要让孩子乐学好问,乐于动手动脑,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事专注、能有意识地调整注意力;遇到困难不放弃,做事有一定的计划性,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对此,家长需要创设利于孩子学习的环境。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个学习的小角落,备有写字台、书架、玩具架等,以摆放游戏和学习用品,使之成为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学习与游戏的用品要随孩子年龄的增长不断变换。井然有序的物品摆放和独处的空间,可以使孩子在学习时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还要准备一个时钟,让孩子养成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学习内容的习惯。
同时,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每天睡觉前,家长可以与孩子享受亲子阅读的时光。家长也要尝试让孩子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比如,饭前让孩子来摆放碗筷,他在按人头摆放的过程中就锻炼了数学运用能力。在家庭游戏中,家长可与孩子进行跳棋、围棋等,培养学生的专注力。
贾小红提醒,幼小衔接更重要的是家长要放平心态,不焦虑、不盲目,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遵循教育规律,用心陪伴,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期,打好终身学习基础。
□记者 冯杨婕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