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2-05-13
盐湖区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 任最利
临近中考,越来越多的老师、考生、家长进入焦虑状态,究其原因:语文试题越来越灵活,情境化试题越来越多,探究性越来越强;知识性考查越来越少;指向高阶思维能力的试题也是越来越多……凡此种种,让语文复习的策略和建议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盐湖区教研室给出翔实的语文备考策略和建议,给教师们提供复习抓手,指明方向,以缓解家长和考生的压力,让大家轻松备考。
一、了解文件精神,把握命题方向
在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教育评价方面的文件中,强调“试题命制既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等,这些文件精神给语文复习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考查的重难点以及设题的情境化,便于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方向明确。
二、研读课程标准,掌握备考尺度
课程标准是中考命题的依据,研读课标,便于把握命题范围和考查尺度,有利于准确定位,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考查内容要参照课标中的“学段目标”,根据“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要求,把握好复习的“广度”和“深度”;参照课标中的“评价建议”,了解考查方式。这样,便于掌握复习尺度,做到考查“标准”了然于胸。
三、精研中考试题,知晓命题特点
要加强对山西中考试题的研究,归纳中考的命题特点,即横向分析当年试卷——找共性;纵向分析历年试卷——找走势;研究历年来相同考点试题——找规律;研究不同题型试题——找变化;比较相关题群试题——找特点,给复习提供抓手,确保复习的针对性。
语文试卷分为“读·书”“读·思”“读·写”三个板块,各板块分值分别为12分、38分、70分,满分120分。其中材料类型丰富,生活情境多样。以书法题为例,2016年—2021年,分别考查了直接抄写书法作品、对联形式的书法作品、书法作品的字体、书法作品中的短语及阅读顺序等,复习时不仅要关注书法的表现形式、阅读顺序、字体书体,还要关注名碑名帖、各种书法的代表人物等,真正让学生感受书法作品的风格、情趣等内在之美。
四、进行专项复习,突破重点难点
目前复习,要在第一轮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进行专题探究,掌握题型特点和解题规律;对各种思维方法、分析方法、作答方法等进行专项训练,突破重难点,以求融会贯通,熟练运用。
图文转换题,要提前搜集漫画、徽标、表格、柱状图、饼状图、曲线图、结构图、流程图等,厘清答题思路,归纳答题方法,形成思维模式,便于学生准确、快速作答。
赏析题,要以教材为“主阵地”,探究答题方法。首先要明确赏析角度,如语言表达、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结构特色、材料选择、写作手法等,抓住重点“语言表达”“人物形象”“写景特点”等强化训练;其次要把握赏析标准:角度明确,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分析透彻;思路清晰,语言规范。
通过训练,掌握基本的鉴赏文本的知识,学习规范而富有文采的表达。如:朱自清的《春》,写景很有特点,画面感极强。如“春花图”中既有对春花颜色“红”“粉”“白”的视觉描绘,又有对春花甜味的嗅觉感受,色味结合,表现出春花的多姿多彩,香气诱人;花下蜜蜂“闹”、蝴蝶“飞”,让静态的春花图有了动感,动静结合,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作者从树上写到树下,再写到周围的野花,高低结合,俯仰生姿;作者由眼前的花想到满树的果,由实景到虚景,虚实相生,表现春花繁茂,春意盎然。这样写景,使人仿佛置身于春花烂漫的美景之中,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对于议论性的微写作,首先要读懂文章,理解正确,在此前提下作答。这类题,学生们都知道结构为“总—分—总”,思路清晰,但得分率不高,究其原因:要么材料积累太少,证据不足;要么材料与观点不一致,生拉硬凑。所以,教师要引领学生在“爱国”“梦想”“拼搏(奋斗)”“勤劳”“恒心”“惜时”“宽容”等方面下功夫,高度概括出两个示例,背诵两句名言,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确保论证更充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要关注时代热点,关注科技发展,关注社会进步。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读懂材料的方法,学会提取关键信息,整合多种材料,提升其信息处理能力。
作文,是中考的“重头戏”,占35分,其中卷面书写5分,表达30分。首先,要学会审题,抓住“主题词(中心词)”,挖掘它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进而明确表达主旨,思考如何让立意更高远;其次,下笔之前要拟写提纲,考虑选用哪些材料、怎样组织材料以及怎样连贯文章等,简明扼要地突出文章每一部分的要求,然后在写作过程中进一步落实;再次,选材要真实,要有真情实感;最后,语言要优美,富有文采,给人眼前一亮之感。
五、运用勾画批注,正确审题作答
对于题干,要标注出关键信息,抓住关键词和限制性词语,弄清题目要求。对于文章和材料,要即时批注,标明理解和感受,便于快速作答。对于主观题,要注意一审文章,理解主题;二审题干,明确指向;三审分值,弄清赋分点。对于作文,审题时要思考写作意图、文章立意、材料选择、结构安排和语言表达。
六、规范答题要求,作答标准先行
学生在做每一类型题时,教师要先出示标准要求,便于学生规范作答。如,古诗文默写前,出示标准:每空1分,共10分,出现错字、别字、添字、漏字等,不得分。议论性微写作前出示标准:1.观点要鲜明;2.论证要充分;3.选材要新颖;4.过渡要自然;5.思路要清新;6.结尾要有力;7.概括要简练;8.语言要流畅。写作文前,注意书写要求:书写规范、工整、美观,卷面整洁,标点使用规范。
七、进入模拟演练,提前适应中考
模拟考试要在做对的基础上尽量做快,提高做题速度,追求做题效率。要精选试题,根据学生的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要重点训练指向高阶思维能力的试题,做到“吃好”;中等生,重点做整卷,做到“吃饱”;后进生,重点做基础题,训练答题思路和方法,做到“吃少”。模拟考试还要注意锻炼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缓解对中考的紧张,调适迎考,提升应考能力。
八、回归教材内容,充满信心迎考
考前一两周,要跳出题海,回归教材,关注易错点的训练。积累材料,以备写作的需要。发现学生情绪不稳定,要及时联系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家长,多方沟通,消除其不良情绪,适时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其调整心态和生物钟,进入良好的考试状态。总之,语文复习要系统科学规划,优化整体设计,注重复习策略,即知识体系是基础,阅读思考为抓手,能力突破做主线,关注时代是常态,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为中考打好基础,作好铺垫,最终取得优异成绩。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