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2-05-13
今年中考最后复习阶段,要想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中考即将来临,在“双减”政策和新课程标准变化的双重改革下,如何构建新教学体系,如何进行有效复习?为此我们将《课程标准》和中考命题“一核·六维·四手段”指导思想有机结合,确定如下备战策略及复习建议。
一、制订方案,准确把握节奏
1.以“课标”为抓手,夯实基础
今年,新的课程标准方案已经出台,中考方向会不会变?怎么去变?老师的应对措施是什么?作为一线老师,我们认真研读了《课程标准》及变化点,以教材为主线,以章节为单元,抓好基础是关键,明确中考内容的能级要求、变化情况、考试新动向,厘清知识线,构建框架,将分散、零碎的知识全面化、系统化。
第一轮复习是总复习最重要的部分,通过精读课本,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基本公式、定律、重要实验,面向全体学生,重点是让基础差的学生有所收获,基础好的同学有所提高。
2.以“专练”为突破点,强化培优
第二轮复习为专题复习,紧扣中考考点,围绕声、光、力、热、电(磁)五大板块内容,突出重点,狠下功夫,寻规律,找共性。
一方面,我们重组精编,攻克重点和易错题型,提高答题技巧和答题准确度。另一方面,深入挖掘真实情境中的应用价值,关注社会热点,注重一题多变,从不同角度引发思考,培养学生分析、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注重核心素养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通过估测、作图、简答、阅读材料、实验、综合计算等题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以“综合”为导向,查缺补漏
加大教研力度,细化教研内容,仔细预测中考试题走向,精选模拟试题,大胆删减,精选,不让学生盲目刷题,给学生留充分反思时间,做到弄懂弄透。
讲评时,抓典型、择要点,做到精讲精析、适时延伸,激发学生探究、鼓励学生质疑。通过测试往年中考题、百校联考等试题,以考代练,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审题、分析应用能力及信息处理能力。
4.以“五问”为措施,全面提质
经过反复实践,我们总结出符合学情的以问题为导向的“五问”物理思维教学模式。具体说,“五问”指的是提出问题、认识问题、讨论问题、反思问题、再生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的“五问”思维教学,深度聚焦传统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潜能激发的短板,改变物理教师传统授课方式,创新教师观念,创新教学行为。
“五问”思维教学实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让学生们在研究中找到了学习的快乐,提升了学习兴趣,满足了学习期望,深入到学习研究之中。同时,对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减负提质增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找准方向,明确培养目标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是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山西省物理中考试题,全部情境入题,注重对核心素养的考查,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复习中,我们坚持做到:
1.注重真实情景,紧密联系实际生活
集思广益,深入挖掘真实情境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让孩子觉得身边处处是物理,物理与生活密不可分。
2.注重实验考查,系统把握实验过程
手脑并用,注重新情境实验的考查,在平时要注意实验方法、实验设计、实验表格、实验结论和实验建议等规律的总结。实验设计和小制作要以课标为基础,落实课标中的活动建议,这类试题是对物理方法和思维的考查。
3.注重专项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长远发展,关注科普阅读和开放性试题,在平时的复习训练过程中,要敢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
4.注重时政热点,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素养提升,我们和学生们一起关注科技前沿和社会热点问题,比如北京冬奥会、5G网络、俄乌冲突等其中包含的有关物理情景,物理原理和知识。
三、减负提质,提高复习效率
考试临近,时间短,任务重,气氛紧张,学生焦虑,为帮助学生减压、凝聚意志、调适心态,我们老师们坚决杜绝题海战术,坚持做到减负提质,提高课堂效率。
1.纠正不良习惯,培养过硬素质
一是及时总结经验。学生平时考试失分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审题不清,粗心大意,做题不规范,时间把握不好。针对这种情况,在复习训练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把培养良好的应试习惯作为一个关键来抓,要做到认真审题,看清题目,把不良的习惯纠正过来,做到会的题,一定不能失分,把失误降低到最低。二是学会答题。勤于思考,查缺补漏,对于解题过程要坚持做到能够简明、清晰地体现物理思维过程,坚决不能跳过必要的步骤,直接去写结论性公式。杜绝不良习惯,培养过硬心理素质。
2.针对个体学生,做好心理疏导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应考作用很重要。有的学生平时学得挺好,一到大考就发挥失常,主要的原因是心理作用,心理压力过大,太过紧张,导致思路不清、思维混乱。针对这种情况,也要在平时以考代练的环节中重点培养,老师和学生要面对面交谈,疏通学生的心理障碍,必要时可以请心理辅导老师进行疏导。
3.切实精选习题,做到分层教学
一是不能过繁、过多。我们坚持遵循宜精不宜多的原则,避免学生陷于厌烦状态,使他们做到触类旁通、知识迁移。二是具有梯度性、层次性。坚持循序渐进,分层施教,要求不同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练习,确保各层次学生都能获得相应提高,避免出现后进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问题,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蓄势待发,筑梦远航,打好2022物理中考之战,我们所有物理人凝心聚力巧施策,火力全开迎中考。让我们一起同心护航,共赴美好。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