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薛仁贵:从寒窑中走出的大将军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2-24

引语

他是一位生长在农村,身居土窑洞,以农耕为业的人;但后来却为大唐江山的安邦定边、扩疆拓土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屡次被授为“游击将军”“左领军中郎将”“左武卫将军”“本卫大将军”“右岭军卫将军”“左骁卫大将军”……他就是古河东绛州龙门(今河津市)修仁村的薛仁贵。

▲连环画《火头军破敌》(资料图)

郑祥林 郑天虎 文凯

白袍收辽东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其六世祖薛安都、曾祖薛荣、祖父薛衍、父亲薛轨,先后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职。薛仁贵少年时,家道衰落,无奈只得在龙门城东十里许土山坡(又名白虎岗)的地方,挖了一孔土窑洞,与发妻柳氏栖身于此。身处穷困之时,不幸柳氏又过早病逝。在他准备改葬祖先和柳氏坟冢前,夜里梦见柳氏对他说:“你是高世之才,需要遇到机遇才能发挥你的才能。现在大唐皇帝李世民亲自出征辽东,正需要勇猛之将,这是难得的机会。你何不去求功名,展示自己的才能?等你富贵返乡之后,再改葬我为时还不晚。”

梦醒之后,薛仁贵立即动身去找唐将张士贵。张士贵招募了他(唐初实行府兵和募兵结合制),并派遣他赴东北安地出征。恰在此时,唐军郎将官刘君邛被高丽国兵所围困。薛仁贵立即驱马驰援,斩敌兵首领的头颅,挂在马鞍上扬威示众,其余敌兵一看,十分畏惧,抱头鼠窜。刘君邛郎将得到解救。由此,薛仁贵的名字,在唐军中广泛流传开来。

不久,唐军在李世民的亲自指挥下,攻夺安市城。高丽莫离支(泉盖苏文)的战将高延寿、高惠贞率兵20万,依山固守。李世民命李世勣和长孙无忌,各率领一路人马合围。薛仁贵凭借自己的骁勇和彪悍,身着白战袍,格外醒目,手持枪戟,腰挎两张弓,马背上挂着箭袋,大声呼喊着,横冲直闯,所向披靡。高丽兵闻风丧胆,溃不成军。唐军乘胜追击,斩杀两万余高丽残兵。李世民远远望见穿白袍的青年战士如此骁勇,派人询问先锋,此人是谁,先锋回答说是薛仁贵。太宗大喜,当即除授给其金帛马匹外,还封他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令”。安市城大捷之后,唐军乘胜追击,接连收复了长期被高丽占据的中原王朝的辽东城、盖牟城(今辽宁省盖平县)、白岩城(今辽宁省辽阳市东北)等十余座城市。隋炀帝时曾几次出征辽东未能收回,薛仁贵在此次收复辽东征战中立了大功。

▲连环画《平辽王还乡》 (资料图)

唐军回师到营州,李世民再次召见薛仁贵说:“朕手下的各位将领都已经老了,若考虑如何能得到骁勇善战的后起之秀为统兵的将帅,没有人能赶得上你了。朕对收复辽东等地并不高兴,高兴的是得到你了。”

智勇征高丽

唐收复辽东后不久,唐太宗李世民病逝了,由太子李治继皇位,史称唐高宗。显庆三年,高宗命程名振都护辽东,高丽兵不时侵扰,薛仁贵奉命与程名振率军予以反击。在贵端城斩杀高丽兵两千余人,其余残兵落荒而逃。第二年,薛仁贵、梁建方和契苾何力与高丽大将温沙多门所率领的敌兵遭遇。薛仁贵单枪匹马,冲锋陷阵,拉弓搭箭,频频向对方射去,箭无虚发,凡应箭者皆亡,无一幸免。温沙多门所率的残兵败将仓皇逃窜。

接着,又乘胜进攻石城。高丽军中有善射箭者,射杀唐兵10余人。薛仁贵怒不可遏,单骑突击,左拦右截,将高丽兵全部生擒。与此同时,与辛文陵在黑山击溃叛唐驰援高丽的契丹人,并活捉了其王阿卜固,派兵将其押解到东都洛阳惩处。因屡战屡捷,高宗授薛仁贵“左武卫将军”“河东县男”。

乾封年,高丽泉盖苏文死,他的儿子泉男生、泉男建和泉男产相互争权。泉男生遣子泉献到唐归附求救。唐命庞同善和高偘(kǎn)到高丽接纳。泉男生的弟弟泉男建率兵拒绝归附。薛仁贵奉命驰援,送庞同善至新城,夜遭突袭。薛仁贵奋起反击,斩敌数百首级。送同善前行到金山,又遭遇高丽兵的阻击,薛仁贵一举击毙敌首,斩杀敌兵5000余人,残余者纷纷溃逃。接着又连克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会见了泉男生。泉男生向薛仁贵表示慰问和感谢。薛仁贵又率兵2000余人攻夺扶余城。唐军其他将领劝薛仁贵,兵太少,难以取胜。薛仁贵说:“打仗贵在善于用兵,不在人多,将领作出表率,士兵就能与敌人奋勇拼搏取胜。”他与唐将李勣联合作战,斩高丽兵万余人,夺取了扶余城。其余四十多个城相继归降,最后攻占了平壤城,高丽全境归附于唐,分置9个都督府、四十二个州,在平壤设安东都护府,薛仁贵与刘仁轨镇守平壤,移治新城。高丽归附于唐之后,薛仁贵采取了安抚、感化政策:爱幼敬老,强治盗贼,对高丽旧官兵因材任用,对人民进行崇尚气节和礼仪教育。高丽的军人、百姓个个欢欣鼓舞,忘记了自己的国家已不复存在,沦为了大唐的附属。乾封三年高宗封薛仁贵为“本卫大将军、平阳郡公、检校安东都护”。

▲1922年留存的寒窑古迹照 (资料图)

三箭定天山

隋朝时,突厥国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东突厥处中原王朝的北方,西突厥居西北方。唐初,他们依然不时侵扰边境,进行掳掠。

一天,高宗在宫廷宴请铁勒道行军总管郑仁泰和副总管薛仁贵于内殿。宴罢,高宗对薛仁贵说:“古代‘养由基’这个人善射箭,能射穿铠甲的七层甲片,你能否射穿五层铠甲?”薛仁贵当场拉弓放箭,将五层铠甲穿洞而过。高宗大为惊讶,当即赐给坚固结实的铠甲,以示鼓励。

不久,东突厥九姓遣骁骑数十人率众十余万,来侵犯唐边境。薛仁贵一马当先迎战,拉弓连发三矢,击毙敌三人。其余敌兵畏惧薛仁贵,全部投降。为了根除祸患,将这些人给予了处置。薛仁贵乘胜追击到碛北,消灭了九姓的残余势力,并擒获了其首领叶护兄弟三人。唐军胜利欢歌:“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九姓衰败,铁勒还想勾结多览葛等部固守天山,郑仁泰和薛仁贵继续穷追猛打,铁勒终因畏惧而降了唐。

永淳元年,突厥余党“阿史那骨笃禄”和“阿史德元珍”,招募流失的游兵散勇,占据黑沙城反抗唐朝,进而侵入唐并州(今太原)及单于都护府北部边境,杀死岚州(今岚县)刺史王德茂。薛仁贵奉命领兵追击阿史德元珍于云州(今大同)。突厥人问唐朝大将是谁?回答说:“薛仁贵。”突厥人说:“我们听说薛仁贵流放象州,已经死去好久了,为什么欺骗我们?”薛仁贵卸掉头盔,露出面目,突厥人仔细观看,果然是薛仁贵,大惊失色,慌忙下马列队行礼,向后退却。薛仁贵乘机奋力追杀,斩首万余级,俘获两万余人。从此,唐北方和西北方边境在较长时间里安定下来。

失利“和”吐蕃

咸亨元年,吐蕃入侵,朝廷命逻娑道(今拉萨)行军大总管薛仁贵,率将军“阿史那道真”和郭待封驰援吐谷珲国(今青海)。郭待封与薛仁贵原先官位并列,此次出征他耻于当下属,事事不听薛总管的话,处处与薛仁贵相悖而行。行军至大非川,继而向乌海进发。薛仁贵说:“乌海险要而且路途遥远,行军很困难,带过多辎重,难以前行打仗,不利于获胜。应当留下两万人,在大非岭上(今青海共和县西南)设两座栅栏,把辎重存放在栅栏内。我们率精锐部队,轻装行进,一天走两天的路程,乘其不备,出其不意突袭敌军,一定能打败他们。”薛仁贵率领本部兵马前进,大胜吐蕃于河口,杀死和俘获敌人很多,迅速进入乌海等待郭待封部。郭待封不听薛仁贵指挥,带着全部辎重缓慢前进。结果,还未到达乌海,便与吐蕃军二十多万交锋,郭待封军大败,抛弃了全部辎重往回跑。薛仁贵只得退屯大非川(青海共和县西南),受到吐蕃大相尊业多布的儿子论钦陵带领的四十多万敌兵的围攻,唐兵大败,几乎全军覆没。薛仁贵、阿史那道真和郭待封幸得逃脱。薛仁贵在兵败失利之机,与吐蕃论钦陵约“和”,唐残兵才得以生还。唐高宗命大司宪乐彦玮到军中查核失利的原因,将他们戴上枷锁送回长安,三人被免去死罪,撤销名籍,流放象州。

事隔不久,高丽残余势力反叛,朝廷只得赦免薛仁贵,又任命他为鸡林道总管。

高宗亲自召见他说:“昔日在万年宫遭遇洪水,幸亏你的拯救,不然朕早被喂鱼了。你收辽东,灭九姓,破高丽,立了很大的功劳。我听人说,你在征吐蕃时,于乌海城下,放纵敌人,不予还击,以至失利。为此,我恨你并对你有怀疑。今天辽西不安,瓜州(甘肃安西县西南)不宁,你怎能高枕无忧呢!你还要替朕分忧解困,继续指挥打仗呀!”高宗又封薛仁贵为“瓜州长史、右岭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郡都督”。

薛仁贵为大唐社稷,东征西战,戎马倥偬一生。就在他69岁时,还亲自率军鏖战在云州疆场,再次击败突厥余党。薛仁贵长年累月征战,操劳军务,舍生忘死,直至病逝于军旅,卒年70岁。朝廷追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官方护丧,归葬于河东龙门修仁村故里。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