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

——南宋贤相赵鼎故里闻喜阜底村纪行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2-23

地处黄河母亲臂弯的河东,由古至今,光耀史册的著名人物,灿若星辰。他们生活过的土地与村庄,滋养了过去的人文繁荣,也必将养育更加美好的明天。本报推出“游山西运城·读华夏历史——名人故里行”专栏,旨在找寻河东历史名人在运城这块土地上留存的文化印迹与精神财富,为讲好运城的黄河文化故事,增添新的内容。欢迎大家来电来信提供线索或稿件,让我们一起书写运城美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电话:18735667115 邮箱:ycwbwh@126.com

记者 张建群 王捷

“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这是南宋宰相赵鼎的绝笔诗。时光已经走过了近千年,读起这两句诗,还能感受到诗人那满腔的壮烈与豪情。是啊,要知道,写这首诗的时候,赵鼎因为受秦桧迫害,为了避免给家人带来更大的灾难,他已经决定绝食而亡,以身殉国。

那一年,63岁的赵鼎,在天涯海角的崖州,眼望祖国的大好河山,心中充满了热爱与留恋。儒家文化倡导的正气、浩然之气,给了他以身殉国的底气与豪气。他相信,自己会化作天上的星斗,化作一股清气,融入天地之间,让祖国的大好山河更加壮美秀丽。

赵鼎,从河东闻喜县礼元镇阜底村走出去的爱国名相、诗人,他的身上闪耀着河东先贤的精神光芒,他留下的诗歌,承载着河东的厚重文化与情感。今天,我们走进他生活过的乡村,希望能够感受到那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不一样的山水田地,不一样的时代风光。

依山傍水的秀美村庄

2月9日,大年正月初九,采访过裴柏村,时间已近中午,我们顺路来到与之毗邻的阜底村。春阳正好,山色如画,走过不长的路,赫然看到大路边矗立着一座方正的碑亭,亭中之碑上书醒目的竖行大字“宋丰公赵鼎故里”,左边一竖行小字“邑令河朔古陟州李如兰立”,均为繁体字。主碑两边,正是丰公生前留下的那两句诗“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上部横书4个大字“浩气长存”。碑前,不知是谁放的一个简易的小香炉,能看到上面的香火刚焚过不久。瞬间,这个整修一新的古碑亭,将先贤赵鼎、邑令李如兰、村民,以及前来探访的我们连接到了一起。这,可能便是文化传承的力量。

巍然屹立的碑亭

走过碑亭,继续往村中前进,路两边平畴沃野,虽然早春时节,麦苗尚未返青,但从土地的平整程度看,这里是良田无疑。据同去的裴度78代孙裴建民介绍,路边的田地原来是董泽湖所在地,也就是传说中舜帝时期董父豢龙之地。过去,湖里有水时,曾经广植莲藕,有十里荷花美景。再后来,因为平田整地,湖水被填平,成了现在的样子。

走过田地,眼前豁然开朗,一座村庄出现在眼前,沿着村中巷道向前望,是横亘的中条山。向近处看,村庄道路平坦,房屋整齐,安静地排列在村路两旁。

历史厚重的印迹

村里还有一座碑亭,仔细看内容,与村外的那一座有所不同。村外碑上的文字是“宋丰公赵鼎故里”,而村里这座碑上写的是“宋赵丰公故里”,碑上部横书“德泽梓里”,碑的落款已经漫漶。据阜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长虎介绍,两个碑的年代有所不同。村外的碑是清朝顺治年间的,村内的碑是清朝乾隆年间的。相传,因为赵鼎是爱国名相,被奸臣陷害,以身殉国,所以早年,官方立了赵鼎故里碑后,曾经下令,碑前,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敬重。

荡气回肠的爱国事迹

关于赵鼎的事迹,各种史料记录颇多。他于公元1085年生于闻喜礼元镇阜底村,4岁时丧父,母亲樊氏将他抚养长大。赵鼎奉母至孝,学业精进,21岁时便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从洛阳令做起,因为政绩突出,不断受到朝廷的擢升。绍兴年间,赵鼎曾两度拜相,主张爱护民力,稳定国家根基,为巩固南宋朝廷作出巨大贡献,被称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他与李纲、胡铨、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

赵鼎不仅颇有政声与政绩,而且还有文名,曾留有《忠正德文集》与《得全居士词》等传世。据郭长虎介绍,村里曾经搜集到赵鼎200多首诗,从中选出100多首出了本集子,以资纪念。

历史记载,赵鼎当年建议宋高宗赵构回朝执政,其间,他多次上书直谏,从朝廷的威仪礼制到对国家疆土的寸土必争,以及对边关将领的公正赏罚,都提出过非常中肯的建议,深受高宗赏识。

简要梳理,赵鼎曾经为南宋朝廷立过数次大功。一是当金兵大举南下时,他建议高宗不要与强敌正面冲突,而要避其锋锐,先行退避。此后,他与高宗漂泊海上,为保存朝廷实力争取了时间。

二是赵鼎坚决支持岳飞抗金,多次书写《乞赐岳飞亲笔》《乞遣中使训谕诸帅应援岳飞》等上奏朝廷,请求朝廷给岳飞提供强大支持,帮助他全力抗金。之后,赵鼎又请高宗亲笔写诏书,让有关部门保证对岳家军的供养,使岳家军一时声威大震,对有效抗击金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是伪齐皇帝之子与金兵合举攻宋,举朝皆惊,赵鼎不动声色,排兵布阵,又促成高宗御驾亲征,取得完胜,使军心大振。取胜后,他又劝高宗及时收兵,以防备金兵大举前来,果然,金兵随后卷土重来,宋军已做好布防。赵鼎负责政务,张浚负责边务,两人并相时是南宋初期政治最清明的时期。赵鼎还曾负责监修国史工作,被高宗称赞为:忠正德文。

赵鼎为人坦荡赤诚,因小人离间,他与右相张浚不睦。而当高宗欲将张浚发配至岭南时,赵鼎直谏称张浚家中老母年岁已高,不能去岭南,说服高宗将张浚改迁至永州。

赵鼎富有为政智慧,二次任相后,他行事稳健低调。当有人指责他无所作为时,他说,当下国事应静心养护,不可大动干戈,以免伤了国之元气。在他立主之下,高宗由建康迁至临安,南宋又安稳了几年。

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承

如今,赵鼎故乡阜底村,有百分之八十的村民皆赵姓。过去赵姓分为南院、中院和北院三家,曾经有比较详细的家谱记录,不少人与赵鼎同宗。

时尚现代的村标

2018年年底,海南三亚崖州区政协曾经有人专门来到阜底村寻访赵鼎故里。阜底村准备了数十张有关赵鼎的版面,对村中先贤进行了展示。据郭长虎介绍,村中原有董泽书院,相传当年赵鼎曾在书院读过书。

郭长虎告诉记者,阜底村历年中有不少传统民俗。比如每年正月二十的焰火文化节,村民中有“水故事”艺人,制作了各种人物与龙虎等,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喷水,非常独特。“水故事”表演每年都有创新,曾经推出过“孔雀开屏”,还根据流行元素,设计与时俱进的主题故事,推出过“喜羊羊与灰太狼”等,每年都会引来大家的喝彩。今年受疫情影响,“水故事”表演暂停了。

除了“水故事”,阜底村还有一个拿手戏,那便是面塑。2012年,郭长虎本人曾经制作了122尊人物面塑,创世界最大面塑群纪录。那一组面塑以裴柏村的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为主,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创新的历史文化传承,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及当时央视农村频道相关栏目,曾经对此进行过深入报道。那年,在闻喜县举办的面塑大赛中,共设立4个奖项,阜底村就捧回了3个,村民们的心灵手巧可见一斑。

据郭长虎介绍,新的一年,阜底村准备走“农业+贤相赵鼎故里”的路线,加大文化宣传力度,助推乡村振兴,同时,因为曾毗邻董泽湖,准备在“董父豢龙”方面再做些文章,提升村庄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让贤相故里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摄影记者 吉梦琳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