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运城时空>

办好农民夜校,助推乡村振兴

——基于西张耿农民夜校教育基地与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思考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11-09

■谢殿铎 柴英辉 姚 芬

1955年12月27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中,介绍过“一个受欢迎的农业技术夜校”,这个夜校就是盐湖区西张耿村农业技术夜校。毛主席的批示下达后,山西省委和当时的晋南地委倍受鼓舞,西张耿村民更是热血沸腾。此后,该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先进典型。

随着时代的变迁,当年这所农民夜校的旧址已被打造成为一个多功能基地:新型农民能力提升培训基地、党员干部学党史知党恩红色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忠义德孝研学游基地、乡风文明农味写实感受四位一体的新型教育基地等。我们在新时代要继续弘扬农民夜校所蕴含的精神,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农民夜校所蕴含的精神

第一是渴求知识、科技武装。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祖祖辈辈农民积累了一些农业谚语常识。但是,这些谚语所包含的经验性知识点还远远不够。这就激发了当时农民群众在扫除文盲基础上,进一步用农业科技知识的渴求。从基地的老照片和影像资料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60多年前农民对农业知识、对科学技术的渴求。正是这种求知动力改变了农村的旧面貌,改变了农民的居住环境,改变了农民的生活生产条件。

今天,相似的一幕又在这里重现。每月的8号,基地都有大批农民汇聚在一起学习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业态。当然,如今的学习形式、内容和规模已较之前有所不同。一是村支部统筹八方师资。把学习标兵、乡土专家、田秀才、致富带头人、家庭农场经营主、涉农企业家,以及柔性引进的全国知名专家等,统统纳入农民夜校师资库,还积极邀请乡镇领导、农业技术骨干前来讲课。学习内容涵盖党和国家政策理论、世界农业前沿科技动态、实用农业科技培训、物联网技术、乡村旅游培训等,都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二是创新教学形式。讲课方式有课堂式,更有深入田间地头、合作社、养殖场,接触式传授与交流技术。借助“互联网+三农”,用夜校微信群、村喇叭广播、手机短视频等形式普及宣传,不断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特别是基地与中农乐公司合作,设立了现代农业“田间大课堂”,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推广模式。通过“傻瓜式”技术和“保姆式”服务,将各种农科新技术全面系统地“简单化”、可操作化,培养大批的技术骨干。再通过指导教师和这些“二传手”,现场蹲点、手把手指导,真正打通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第二是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知识助人壮胆,增长见识。当年,掌握了一定农业科技知识的西张耿村民,不再满足于“庄稼庄稼,一亩一装”,他们大胆进行创新尝试,提高粮食产量。如今,这里的粮食产量更是翻了几番。但是,随着二、三产业比较效益的攀升,从事第一产业人越来越少,城镇化的迅速推进使得耕地越来越吃紧。虽然国际粮食市场比较效益大大优越于国内,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告诉我们,中国14亿多人口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粮食供应链才安全无虞。这就要求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比以前更高、品质更优、功能更多。同时,为了尽快增加农民收入,还必须发展林果、蔬菜、养殖和加工等高效经济作物与工业化的农业。在西张耿村,到了农闲时节,农民反而格外忙碌,大家争相走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班参加学习。

让农业夜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农民夜校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政治保证,农民夜校要在党的领导下集中统一规范化运行,确保“党办夜校,夜校姓党”。新时代的农民夜校首先是一块党建阵地,要以党建促进乡村振兴。农民夜校应该成为加强村“两委”和村民之间联系的重要平台,成为一个宣传党和国家“三农”政策理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阵地。

其次,农民夜校要有前瞻眼光,培育远见卓识的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才振兴,要培养造就更多乡村乡土人才,让乡村振兴有足够的人才力量,特别是让年轻一代热心农业、热爱农民、热恋农村,在农村创业扎根,要抓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这个战略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建设一支有爱农情怀、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和担当建设新农村社会责任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通过农民夜校持续有效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把农民的生产生活与科技创新相融合、与生态文明相融合、与乡村治理融合、与乡村振兴融合,让持证上岗的新型职业农民从夜校产生,向着现代农业进军。

再次,农民夜校要与时俱进,拓展农村教育阵地功能。第一,突出政治宣传功能。农民夜校要把先进的政策理论和前沿高端现代农业信息,运用农民群众能听懂、容易记、会运用的语言讲给群众听,在农户家中、田间地头要给群众多指导、多服务、贴近群众,让党的理论和现代农业新业态武装农民头脑。第二,强化技能培训功能,让农民的农业科技素质在这里提升。农民夜校作为我国学校教育和其他形式社会教育的有益补充,作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重要补充,应结合各地的地理条件、产业传统,鼓励群众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产业,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和外出务工农民学习需要,把知识变成技能,逐步推动共同富裕。第三,发挥村务民主功能,让最基层群众的民主权利在此行使。西张耿夜校把课堂作为村民会议的“会堂”,把需要同群众商量、需要征求群众意见的问题拿到夜校讨论,充分听取农民群众意见,充分发扬人民民主。第四,兼具民事调处功能,让基层矛盾在这里得以化解。农民夜校应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和公德,引导群众树立法律意识、公德意识,遇事用法,办事依法,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促进和谐共处。第五,做强文化熏陶功能,让乡村振兴的新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利用农民夜校阵地,向村民们渗透先进的现代乡村文化理念,包括新时代集体观念、开阔眼界与科技投入理念、产业协作与合作共同体理念、正确义得观和以贡献为导向的利益分配理念、公平与良性竞争和向上向善理念,以及对农民进行法治、德治与自治有机融合的新型教育理念等,让夜校成为锻造综合素质较高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的熔炉。

最后,农民夜校要做大做强,适应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第一,场地设施资源要综合统筹。坚持“四个一”和“八有”标准,即一个不低于90平方米的教学活动场地、一套运转正常的远程课件收视系统、一套满足正常教学活动需要的教学用具、一批开展文体活动必需的设施装备;有教学场地、有学校标识、有管理人员、有施教设备、有师资配备、有教学教材、有运行机制、有学习活动。基层应该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要阵地场所,统筹整合民俗文化院坝、农家书屋、居民院落、产业园区等场地资源,加强集中教学和现场教学场地建设。第二,教学内容要面向现代农业。农民夜校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形势,以高品位市场为导向,坚持走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订单式、观光式、采摘式、休闲式为主的现代农业之路,把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脱贫奔康产业园等统筹起来,适应新时代生态高效农业发展大势。第三,培训模式要多元化。积极推动西张耿村与一些具有先进技术、规模化经营的大型农业科技公司联合办学,创造一套比较成熟有效的农业科技人才培训模式,真正实现“夜校办在村地头,学习科技有劲头,增产提质有兴头,农民田间有奔头,现代农业无尽头”,打响乡村振兴“大品牌”,擦亮“农民夜校”的金字招牌。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我们应以西张耿村农民夜校为镜,把办好办强我市各地农民夜校作为“三农”领域的一件管长远、固根本、强基础的大事来抓,让其成为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基本载体,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大助推器。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