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丰收节与农耕文化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9-16

□周其森

传统中国是农业的国度,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母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农耕文化的自觉与复兴。基于这种认识,自2018年起,“秋分”这一天被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农事节气是重要的农业文化成果之一。“节”是时序节点,“气”是自然气氛,“节气”是二者的融合,包含了特定时间节点的自然特点以及对农时的要求等。

节气文化的形成,对农业文化有着重要的深化拓展作用,深刻影响着农民的生产生活,也推动知识、观念和生产水平的不断发展,使自然与人事的融合日益紧密,这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节气文化。如果说节气是人利用自然的物质表现形式,那么,节日则是人利用自然的精神表达方式。这就是“农业为本”与“农民为本”思想产生的逻辑依据。二者合二为一就是农本思想、重本轻末等社会思想产生的文化根据。

古代节日的产生,都受到节气思想的影响,是农业文明的基础性地位的表现。“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是对中华农本文化的重新审视与定位。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古代农作物生长规律的自然节点,是古代农民农事活动规律的认识经验结晶。其本质是“敬天道而事之”,就是要遵循自然界农作物生长变化的客观规律来安排农业生产活动,体现了中华农耕文化中尊重“天道”亦即自然的基本性质。这里的“天”就是“自然”。但人对天道的尊重并非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人能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永续发展。自然与人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从而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存在状态,并成为人类的主流观念。

于是,我们的先人又从人的角度出发,按照自然时序相协调的原则设立了许多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以自然时序和景象特征为标准,以人的精神需求为价值取向,将人的精神与自然结合起来,赋予了“天人合一”的文化意蕴,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与行为文化,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特征。

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延续了中华民族敬畏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优秀传统,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而且丰富了传统节庆内涵。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终极追求——丰收的主题嵌入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使得中华民族有了统一的庆祝丰收的盛典,全国人民的农业成就情感在这里产生了共振,从而赋予这个沉甸甸的节日从物质富足迈向精神富足之更大意义。(《中国社会科学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