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古人“尊师重教”留佳话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9-15

□户力平

据《房山县志》载:“六聘山(今上方山),城西南三十里,在天开村大房山南,晋霍原隐处,教授数千人,燕王日致羊酒。”这里说的是晋代燕国广阳人(今北京西南)霍原,18岁入京师太学行礼,留校学习,品行高尚,云游各地讲学,并在六聘山隐居,建立讲堂宿舍,广召贤良传授学问,弟子最多时达数千人。燕王司马悌尊师重道,每月派人给他送去羊、酒及食物,以为褒奖。

金章宗完颜璟推崇汉文化,尊孔重教。他多次到中都的学校巡视,当得知老师们的俸禄过低时,遂按品级给予提高。博士提至“钱粟二十二贯石,麦四石,衣绢各一十二匹,绵五十两”。助教、教授提至“钱粟一十五贯石,麦三石,衣绢各八匹,绵四十五两”。泰和元年九月初,制定“赡学养士法”,优待读书人。

明武宗朱厚照有“奇葩皇帝”之称,但他对自己的老师却极为尊重。《明实录·武宗实录》载:靳贵,江苏丹徒人。弘治三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为太子朱厚照老师。“早午坐讲筵,辄移时,容仪庄重未尝少肆。讲官退,必张拱致恭若相揖之状。”每天听老师讲课,朱厚照都仪容庄重,以示对老师的尊重;每当老师离开时,都要施礼相送。武宗即位后,每次靳贵觐见,均免其行君臣大礼,且向他执弟子礼。靳贵因病归乡两年后去世,武宗亲自到丹徒为他送葬,亲抚其灵柩,并为恩师赋诗:“朕在东宫,先生为傅;朕登大宝,先生为辅;朕今渡江,闻先生讣。哀哉!尚飨。”言简意赅,却真挚感人。

乾隆皇帝为皇子时,先后受业于潘仕权、福敏、朱轼、徐元梦等人。潘仕权为乾隆的启蒙太师,教了他3年。潘仕权告老还乡时,乾隆对这位恩师感情至深,临走之前把潘仕权传到殿前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您这一走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为使恩师能荣归故里,特为恩师备了7顶官帽,您随便挑一顶吧。”潘仕权回禀:“臣对皇上忠心耿耿,不求高官俸禄。”乾隆感触地说:“恩师真是高风亮节,两袖清风呀。”

乾隆感动之余,御笔给恩师题写了一封圣谕——“见官高三级”。

(《北京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