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5-13
□岳民立
今年是农历辛丑牛年,是我的本相年,84周岁。母亲90岁时去世,距今已20多年了。与千千万万普通的中国老母亲一样,母亲身上集聚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优良品质,善良、包容、坚韧、勤劳,彰显了的伟大母爱。
•勤俭持家•
母亲身单力薄,又裏着小脚,但她很精干麻利,家庭里里外外操持得很好。父亲常年不在家,母亲一人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不仅要做饭洗衣,还得为父亲和我们兄弟三人纺线织布做衣服。我上学时,不管起多早,醒来后第一眼见到母亲,她不是在纺棉花、织布,就是忙着烧火做饭,我几乎没见过她坐下来静静地歇一会。她小脚走路,像跑一样,在屋里,只要听到外边“咚!咚”的脚步声,我便知,那准是母亲来了。
那时家境贫寒,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母亲只能东凑西借,勉力维持。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吃饭时没有菜,母亲总让我跑到村口榆树上捋把榆叶,掺些烤辣子,这就算一顿饭。我们兄弟几人穿的土布衣服,总是翻洗又翻洗,补了又补。每每换新鞋时穿不上,母亲总是把我搂在怀中,硬穿硬塞,走起路来疼痛难忍,一跛一跛的。穿的衣服烂了,藏了不少虱子,痒得不行了,母亲就在太阳下或晚上在油灯下,帮我们捉虱子。
尽管日子这样紧巴,但母亲总是把我们拾掇得干干净净。忙完家里,她还要忙地里。我和父亲在地里干农活时,总是母亲送饭。她一个小脚妇女,头顶块土布手巾,挑着瓦罐馍筐,把饭送到地头。我们吃饭时,母亲就去地里干活。割麦、锄草、打垅、拉耧,遇到啥活干啥活。我们要她歇着,她不肯,总说干一些少一些。晚上喂牲口、铡草、除牛粪,母亲也跟着干。尤其是夏收时节,摊场、扬场得一个多月,母亲总是忙这忙那,一路小跑,脚步不停。就这样,我们这个贫寒的家庭,在母亲的勤俭操持下,也算过得去。
•知书达理•
母亲没上过学,但在姥爷姥姥的教育下,她性情刚强,明是非、懂常情。尤其在帮助街坊邻里处理家庭矛盾时,真是一把好手。村里婆媳、妯娌、父子、兄弟之间发生磨擦,母亲总是站在公正公平的立场上,苦口婆心帮助调解处理,常常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村里人十分信服,亲切地称母亲为“矛盾调解员”。
后来,母亲随我们到了运城居住,村里还时常有人来,请她回去帮助调解家庭纠纷。母亲脑子聪明,过去使用16两为一斤秤时,有客商到村里用棉籽换油,在与村民几斤几两兑换时,不等客商算盘计算结果出来,坐在一旁纺棉花的母亲早心算有了结果,常常让在场的人很惊奇。那时,我们当地时兴做花布衣被,需接棉整线,巷里很多人理不出头绪,总是请母亲到场,一帮就是半天,有时笫二天还要帮。对于国家大事、政策法规,母亲总是叮嘱我们和巷里人要自觉遵守,这个家风一直传至今日。
•善以待人•
说起“善”和“恩”,发生在母亲身上的事,三天三夜说不完。我父亲弟兄三人,大伯大娘、二伯二娘都去世早,留下叔伯、哥、姐四人年龄都小。那时老弟兄三人没分家,母亲承担了全部家务,里里外外地忙。五六个人要穿衣吃饭,母亲常常通宵挑灯磨面、做针线活。母亲没睡过一次“彻明觉”,没坐下来吃过一顿静心饭。
“引枝婶”从小没妈,没文化,母亲把她视为亲闺女,30多年如一日,帮她料理家务。后来,“引枝婶”干脆就住到了我家。母亲与人为善,好事成串。她将单身无助的岳振国、盲人岳忠娃视若亲儿子,帮别人的好事、善事不少,被村里人传为佳话。
•以身示教•
我家的孩子,都是母亲一手带大的,她无微不至的关照无人能比。我的老伴王珍,中师肄业,中途回到家中,代我照料家庭,与父母相处非常孝顺,很是劳苦功高。母亲无女,将她视为亲闺女。冬天,母亲把热炕让给她和娃,还教她织布,做针线活。婆媳相处,不是亲生,倒像母女。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我这个小家庭很是和美,在我的妻子、儿女们的支持下,我退休后为运城楹联事业也做了些工作。
母亲的功劳与恩德,性格优点,说不完,道不尽,我和家人常常梦见她。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