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乡村治理的“阳城实践”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0-12-16

■记者 张君蓉

去年3月份以来,芮城县阳城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按照“三强三重”工作思路,强组织建制度、强自治带民风、强教育领风尚;重情义暖人心、重文化聚合力、重创新激干劲,大胆改革、守正创新、全镇联建,探索乡村振兴的阳城模式,努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

强组织建制度

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阳城镇党委通过在全镇建立“党员积分制”和“一袋盐”制度,强化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保证政令畅通。

面对农村党支部战斗力弱化和农村党员年龄普遍偏大的情况,2019年3月,阳城镇党委启动实施了农村党员积分管理制,帮助农村党支部有效管理普通党员和组级干部,增强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17个党支部的党员积分制度版面全部上墙,每月积分都向群众公开,接受监督。镇党委明确各党支部积分最高的党员是表彰对象,年终各党支部再根据积分情况表彰5名党员。党员积分管理制施行后,激发了农村普通党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在村党员参会和参加集体义务劳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周边打工的党员也积极回家参与党组织活动,一些远在北京、太原打工的党员通过短信、电话向党支部书记请假,这是多年来没有的好现象。

去年开始,该镇将每月20日定为义务劳动日,今年又将“党员义务劳动”升级为“全民义务劳动”,鼓励各党支部结合“党员积分制”激励党员带群众参加义务劳动。党员本人参加义务劳动奖2分,带5名群众一起参加再奖2分。为激励群众积极参与,阳城村党支部创新成立了“党群爱心助力站”,参与全民义务劳动的群众都会得到一袋盐的奖励,群众参与积极性明显提高,连续6个月参加义务劳动的群众每月都超百人。一小袋盐在潜移默化中教化了群众,引领了乡风文明,也提升了农村党支部的组织力、号召力。鉴于此,镇党委把“一袋盐”工程推广到全镇。

强自治带民风

为解决基层治理中的突出问题,该镇创新提出“红蓝黑”三榜制村规民约和村卫生费共担机制,引领民风持续好转,共同参与“最美阳城”建设。

“红蓝黑”三榜制村规民约管理办法,规定了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农村组织的工作职责和主抓内容,明确以激励为主的总基调。红榜主要是表扬村里的好人好事,为其他村民树立榜样;蓝榜主要是针对一些不好的现象和行为进行提醒;黑榜主要是对一些屡教不改的行为进行监督。在“红蓝黑”三榜制村规民约推行过程中,各村党支部充分发挥红榜的有效带动作用,大张旗鼓表扬好人好事,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涌现出北里庄村侯彩云、永丰村李秀妮两名理发师自愿每月为群众义务理发,永丰村五保户、残疾人王峰岗自愿免费为群众修理拉链、补鞋的感人事迹。为纠正农村群众依靠政府出资搞人居环境卫生的依赖思想,阳城镇在芮城县率先提出卫生费共担机制,明确每个家庭每月支付5元卫生费,教育引导群众形成全民动手、净化家园意识。

强教育领风尚

该镇党委以抓思想教育为突破口,以党风促政风、以政风带民风,激发了社会正能量,引领时代新风尚。

立标杆,树典型。镇党委在全镇树立了东风村“滚雪球式”壮大集体经济、杜庄村“值班制”等先进集体典型和侯鹏辉、张海明、鲁博特等农村后备干部的创业典型,编撰了《镇村干部风采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打品牌,提温度。镇党委总结提炼出了“诚信友善、团结奉献、求实创新、担当有为”的阳城品格和“勤思善谋、敢闯敢拼、真抓实干、争创一流”的阳城作风,大张旗鼓地叫响“诚信”品牌,并在南街天之润路口设立大型临街标语牌——“做讲诚信、有温度、懂感恩的阳城人,你我责任在肩”,引导教育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每年“六一”,该镇都在东任小学举办诚信进校园活动,让讲诚信的观念从小就开始树立。

用“最美阳城人”建“最美阳城”。为大力弘扬“诚信友善、团结奉献、求实创新、担当有为”的阳城品格,教育群众做“讲诚信、有温度、懂感恩”的阳城人,大力培树先进典型,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阳城镇党委、政府在全镇启动评选“最美阳城人”活动。活动主要依托各种节日评选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表现突出人群。目前为止,评选出“最美巾帼明星”“最美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最美退役军人”“最美人民教师”“移风易俗模范”等110余人,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倡节俭,传美德。针对全镇红白喜事宴请行为多年为“十二个盘子十二个碗”的铺张浪费现象,该镇党委研究制定了《阳城镇农村红白理事会规范红白喜事宴请行为的通知》,将全镇红白喜事宴请规定为统一标准“七个盘子五个碗”,建立了全镇红白喜事微信交流群,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各党支部的考核事项中。此项工作村党支部书记亲自抓,村红白理事会牵头监督执行,负责统一联系食材店,事前、事中、事后帮忙料理,有效杜绝了铺张浪费,遏制了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的奢靡之风。

在移风易俗工作中,该镇坚定勇敢地向群众关心的“天价彩礼”开刀,先后两次召开镇、村干部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借全镇“送戏下乡”等各种群众性活动之机,反复动员统一干群思想,推动工作落实。截至目前,全镇涌现出“最美阳城人之移风易俗模范”典型12例,永丰村入党积极分子杨卓妞成为首例“零彩礼”标杆。该镇抵制“天价彩礼”的举动受到各界群众广泛关注。

重情义暖人心

阳城镇党委认为,乡镇干部必须要有百姓情怀,提出了“以情感人、以诚待人、以理服人”的阳城工作法,注重拉近与群众的感情,将情感法运用到工作中,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并在服务中改进作风,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小信箱”发挥大作用。镇党委教育引导镇、村干部将阳城工作法运用到信访矛盾化解之中,镇党委书记带头在办公室门外悬挂带有亲笔信的信访箱,鼓励群众将问题提出来,并亲力亲为在规定时间内逐一回复。同时,将这项做法延伸到农村党支部,今年又在镇直单位中推广该做法,改变了过去老百姓有困难不知道该找谁的困境,疏通了群众诉求渠道,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情暖老乡直通车”。

“不让群众多等一分钟”彰显百姓情怀。镇党委提出了“不让群众多等一分钟”的真情服务群众理念,要求镇、村干部在工作中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把办事的人想象成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亲戚。“不让群众多等一分钟”的服务理念培育党员干部百姓情怀,提高了办事效率,受到群众好评。

重文化聚合力

该镇党委充分发挥文化的思想引领作用,提出了“用文化凝聚人心、用文化点燃激情、用文化助推发展”的工作思路,充分运用文艺活动凝聚民心,形成发展合力。同时,在镇机关树立“在快乐中干好工作,在工作中体味快乐”的理念,改变乡镇干部“苦行僧”的心理状态。

用文化活动激发全民斗志。镇党委组织镇、村干部唱红歌,弘扬正能量。镇文化站开设了免费培训班,成立了诚信枣乡艺术团,组建了红枣树百姓合唱团、红枣树百姓舞蹈队、红枣树戏曲合唱班、镇机关葫芦丝社团,天天有培训,月月有表演。从文化站走出来的这些文艺团体成员主动参与集镇街道“提质换颜”“创卫”,带头对自己的门面房周围卫生进行清理整治。这些文艺团体成员还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形成了用文化凝聚人心,用文化形成合力,用文化助推发展的浓厚氛围。去年全镇干部群众共同将一首《老百姓的事情大于天》唱响全镇。今年,镇党委、政府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和历史资源,编排创作出了阳城镇镇歌《阳城,我可爱的家乡》,并组织镇、村干部参与舞蹈排演,先后参加了芮城县书画艺术节开幕式表演、运城市《我有拿手戏》表演,获得优秀奖。阳城镇党委、政府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契机,不断激发干部群众的工作斗志,凝聚强大合力,助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重创新激干劲

创新是进步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发展。阳城镇党委在机关办公大楼一楼大厅设置了勤政之星、创新之星,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针对机关干部工作日请假频繁的问题,结合《公务员法》研究制定出与工资挂钩的“请销假制度”,并要求机关干部周一到周五正常工作日必须拧紧螺丝,提出“当日事当日毕、当周事当周完”的作风要求,杜绝磨洋工。同时,镇党委充分保证干部的休息时间,没有重特大紧急工作,周六周日原则上不允许加班。面对农村公章管理不规范的状况,研究制定了《阳城镇农村公章管理办法》,明确了由村党支部书记召集村“两委”会议,根据本村实际情况研究村委会公章由谁负责,盖章文件的背面标注盖章事由和盖章人员,规范公章使用管理,提高工作效能。

今年,镇党委、政府将全镇17个行政村由原来的8个小片划分为4大片区,领导班子成员中4名年富力强、有责任心、作风扎实过硬的干部担任片长,设立AB角。每片配齐配强一到两名副片长,片区工作实行片长负责制,各项中心工作纳入考核范围,以片为单位进行排名,一年倒数末位分析原因提出整改办法,连续两年倒数实行末位淘汰,倒逼干部履职尽责。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阳城镇党委、政府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改革创新、干事创业,以绝对的忠诚、饱满的激情、务实的作风、负责的态度,奋力蹚出党建引领发展的“阳城实践”。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