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盐湖区:多元融合下的美丽乡村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0-11-30

一名游客在参观盐湖区龙居镇西张耿村民宿小院 记者 范 娜 摄

记者 范娜

“我们村依托夜校、民宿,承接企事业单位的培训、外地游客的休闲旅游业务,来发展村集体经济。上周,城区一个单位在我们夜校礼堂培训了几天,我们净赚4000元。”11月24日,盐湖区龙居镇西张耿村驻村干部任瑞青高兴地对记者说。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开展,我市多数村庄的硬件配套设施、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盐湖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巩固农业主导产业之余,结合各乡村实际,积极探索具有盐湖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道路。

24日,记者前往盐湖区王过村、西张耿村和蚩尤村,力求通过解析这3个村庄的建设,全面了解盐湖区委、区政府以多元融合方式建设美丽乡村的发展路径。

休闲观光+农业产业

农旅融合兴产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相信很多人读到这句描写雪花的诗句时,脑海中映出的是梨花盛开时的春日美景。

盐湖区泓芝驿镇王过村,是有名的酥梨之乡。每年春天,这里都会举办梨花节,其万象更新、美不胜收的万亩梨园景色,被成千上万的游客津津乐道。

旅游与乡村振兴有着天然的契合点,农旅融合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王过村依托梨花节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没有放弃对“王过酥梨”品牌的推广打造。

王过村有400户1600多口人,4000亩耕地,其中种植酥梨3801亩,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有梨树。每当酥梨成熟时节,客商都会在地头排队收购。

今年40岁出头的梨农王海涛经营梨园已有20余年。

“这几年我承包了20亩地种梨树,效益特别好。”王海涛说,过去,梨农都是单打独斗,自己管自己。但因为王过酥梨比较有名气,所以,不论梨农私底下怎么压价竞争,他们从来不会因没有销路而犯愁。

今年,在区、乡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王过村成立了酥梨协会。

“成立协会的目的是,规范王过酥梨的管理和销售,让我们的酥梨产业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好。我们要统一品牌,规模化经营,让梨农抱团闯市场。”村委会主任王海波介绍,王过村将以“王过酥梨”产业为核心,大力发展纸箱、纸袋、物流、销售、储藏等产业链,提高酥梨品质,提升梨农收入。

目前,王过村平均每亩酥梨产量可达4000公斤,直接销售金额达290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达1.5万元。目前,王过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项目区筹备工作。

对于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用王过村民的话说就是“我村变念了”。

2018年以来,王过村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铺设柏油路、美化巷道墙面、绿化村庄空宅院、硬化田间路、弘扬德孝精神和社会主义新风尚,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

生活环境越来越好,腰包越来越鼓,村民的思想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现在,不论是物质,还是精神,老百姓真的“富”起来了。

王过村只是盐湖区委、区政府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

盐湖区现辖6乡7镇8个街道办事处,233个行政村,76个城市社区,国土面积123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0万,其中农村人口40万。

近年来,盐湖区结合辖区实际,大力发展各类产业,形成了“区有带、乡有片、村有点”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

在北部峨嵋岭生态富民产业带,重点打造三路里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泓芝驿酥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发展双季槐、中药材、酥梨等增绿增收产业。

在中部涑水河城郊农业示范带,重点打造龙居赵村设施蔬菜、王范刘村庄韭菜标准化等示范园,发展冬枣、甜瓜、红香酥梨、葡萄、韭菜等优质高效果蔬产业。

在南部中条山文化旅游产业带,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重点打造东郭玫瑰观光、南城优质皂荚、席张万亩小麦等示范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文化旅游业,让田园风光和文化旅游相得益彰。

培训+民宿+采摘

用活资源富农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农旅融合是最常见的一种可以为乡村发展注入持久活力的方式,其最终目的是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盐湖区在融合发展这条道路上,不断创新出其他的融合方法。

在20世纪50年代,龙居镇西张耿村成立了夜校,对村民扫盲并向农民传授专业农业知识,受到了毛主席的充分肯定,是当时全国学习的典型。如今,西张耿村依托农民夜校,引进了山西中农乐公司,建设了综合服务中心、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园,打造了现代新型农民培训与综合示范基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培育出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村民王民军就是其中一员。

王民军种植梨树有七八年时间,经营着20亩红香酥梨,今年梨园收入30万元,他高兴地说:“农民夜校的功劳很大。在这里,我们学到了梨树管理、科学种田、施肥打药技术,生产的都是绿色农产品,水果品质很高。”

王民军在夜校学到本领后,不但应用在自己的梨园,甚至还到其他村帮梨农剪枝挣外快。

“我们村的农民夜校每月8号晚上开课,上课时长是两小时。到了冬季农闲时节,培训时间长一点,有时一连七八天。我们请的老师有中农乐的老师,也有市、区果业发展中心的专家。前来学习的不仅有本村村民,还有东张耿村、麻村等周边村村民。”西张耿村村委会主任刘红管说。

为发展集体经济,西张耿村决定将农民夜校礼堂对外承租。同时,在盐湖区农业农村局的支持谋划下,将村中3个闲置的农家院打造成民宿小院,分别被命名为“相遇”“相识”和“相知”。

村党支部书记王文新介绍,民宿小院在2015年就开始规划,去年正式改造。

采访当天,记者随机走进了“相遇”小院,一个不大的院子,除了保留着农家院的原始风貌外,还被精心布置了小干花、红椒串、玉米串等,但进入房间,却让人大开眼界。这个小院有4间房,每间房内的布置都不一样,有的是4人间,有的是榻榻米,有的是套间,有的竟还设置了品酒、喝咖啡的吧台,十分有情调,而且每间房内现代化电器一应俱全。

“我们的民宿配套设施都是三星级酒店以上的标准,每个房间的设计风格都不同,都有地暖。现在3个小院有28张床位,供培训的师生和前来观光休闲的游客住宿。”王文新说。

在村头的中农乐西张耿农民教育培训基地,还有一块占地200多亩的采摘园,种有桑葚、无花果等各季果蔬,供乡村游的游客体验采摘的乐趣。

盐湖区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今年以来,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用好市委“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区委、区政府明确了“3133”发展思路,对接清华大学、杭州华清等高端团队、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加快建设景美业旺民富人和的美丽乡村。

历史资源+生态旅游

依托文旅兴村

汽车驶入解杨路(解州到杨家庄村)后,两边的风景让人心旷神怡。柏油路笔直平展,两侧的绿化错落有致,游园内蜿蜒的红色步行道分外亮眼。正值一场大雪过后,披上一层白纱的美景别有一番风味。

解杨路是盐湖区美丽乡村示范带项目中高标准打造的一条县级路。东郭镇蚩尤村就坐落在这条路上。

蚩尤村共12个居民组,956户,2601人,耕地面积2600亩,产业以传统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为主。

“我们村没有集体经济,耕地少,且多是滩地和沙坡地,经济发展底子薄弱,严重制约着村民生活品质的提升。”蚩尤村党支部书记曹涑盛说,这两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村里的道路、绿化、路灯、煤改气、煤改电等工作已全面到位。在全区的通盘考虑下,东郭镇磨河村、东郭村、界村、蚩尤村、刘范村等五村连片,综合开发,各有特色,蚩尤村以“文化兴村”带动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在盐湖区政府项目的投资支持下,我们村南将会建设一座蚩尤文化广场。同时,我们还在积极配合政府对鸭子池进行提升改造。”曹涑盛介绍,鸭子池是盐池的蓄水滩地,市政府正在建设湿地公园。鸭子池在蚩尤村占地1700多亩,目前,蚩尤村正在积极协调各方,完成对鸭子池提升改造的各项前期工作。

以历史文化资源兴村,蚩尤村还有自己的想法和行动。

今年,在盐湖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蚩尤村经过不懈努力,“蚩尤祭祀”和“蚩尤战鼓”已申报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参加了中国农民丰收节和山西省鼓乐大赛演出。蚩尤战鼓队员身穿部落战袍的装扮和铿锵有力的表演,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蚩尤村的个性化发展是盐湖区着力打造三大连片示范区的一个举措。

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盐湖区着力打造了三大连片示范区,即北部农业片,依托运稷路沿线良好的环境基础,打造辐射北相、上郭、泓芝驿3个乡镇10个村的连片整治示范区;西部提升片,依托雷家坡、西张耿两个明星村,打造辐射周边赵村、董家营、南孙坞等8个村的人居环境提升示范区。南部旅游片,依托中条山沿线文旅资源,打造辐射柏口窑、大李、小李、刘范、蚩尤、界村、磨河等村的南部美丽乡村示范带。

同时,盐湖区深化5个小城镇建设,围绕北相、解州、东郭、安邑、三路里特色小城镇建设,实施相城大道、康养社区、关公文化旅游产业、桃李春风小镇、南山运动公园等项目,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乡镇延伸,促进项目、人口、产业集聚。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