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古人服饰、坐法都有讲究

来源:贵阳晚报发布者:时间:2020-11-20

自西周“制礼作乐”始,中国人非常讲究服饰。西周王朝设司服、内司服等官职,专门履行冠服制度。为此,周朝的贵族为恪守礼节,便将玉璜、玉珠等小玉件串联成一组佩玉,悬挂于腰间。其目的是,走路时佩玉相互撞击,发出清脆的玉鸣,提醒自己行止得当,小步趋行,不失礼节。然而,腰间悬挂佩玉者只有身穿宽大的裙裳才能平展开来;若是穿裤子,玉组佩势必在行走中被踢得上下晃荡翻飞,很失礼节。于是,穿长裳成了上层贵族的特权。

到了“礼崩乐坏”的东周,奴隶、猎人等底层老百姓为方便劳动,穿上原始的裤子,它从“胫衣”发展而来。发掘的战国时期古墓葬,出土的裤子又告诉我们,这种裤子前面连腰,后面却是开裆的。故而,这种裤子就是开裆裤。

古人非常强调“坐有坐相”,称两膝着地、小腿贴地、臀部坐于小腿及脚跟上、上身挺直、双手规矩地放于膝上的坐姿为“跽坐”。这种以示尊重别人且恪守礼仪的坐姿(实际是长跪),无异于一场残酷的毅力考验。

而另一种“箕踞”则是很不客气、失礼的坐法。“箕踞”,即张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在地上。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