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11-19
旧京人士写烤肉季,多诗情画意。因为其地点在什刹海,“几间茅屋,前面搭了豆棚,一片土坪,伸入什刹海荷塘之内。入秋,一大片残荷,四周布满老年古柳,几只白鹭在残荷下边泥缝里找那将要干死的小鱼吃。傍晚,斜阳隔着马路照在北海的红墙上,格外显眼,往西一看,彩云片片”。而离此不远就是燕京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所以在烤肉季吃烤肉,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对旧京风景和文化的一次沉湎,因此极受文人墨客的推崇。
据史料记载,“烤肉季”的开创者季德彩是直隶通州牛堡屯人,生于清代道光年间,在他20岁时推着独轮小车进城,到什刹海卖烤肉,后来他的儿子季宗斌长大成人,就将父亲的独轮小车接过来,继续营生。
由于季家父子卖的烤肉,肉切得薄,作料齐全,顾客吃到口中,没有筋头巴脑嚼不烂的,而且味道香醇,用料实在,天长日久就有了“烤肉季”的名号。季德彩做生意时,别有一条特别令顾客称道,就是做买卖憨厚,从不缺斤少两,真正的童叟无欺,等到了季宗斌,竟比其父还忠厚实在,又不爱说话,所以大家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季傻子”。
朱家溍先生就回忆说:“楼外(指什刹海名馆‘临河第一楼’)西墙下,搭了一个小席棚,没有门窗,一个切肉的案子,实际不够饭馆的条件,当然也没有字号牌匾,顾客们的口语只是说‘到季傻子那儿去吃烤肉’。”
季氏父子凭着良心做生意,一片实心为顾客,在现在很多人看来可能确实是“傻”,可这天底下,经商的至理永远是“得顾客者得天下”,所以“烤肉季”的生意越做越大。
后来,任“烤肉季”新掌柜的季阁臣正式挂出“烤肉季”的招牌,并有了店铺,而且在选用肉、料和燃用柴料上,比过去更加考究。在待客方面,也比过去更加热情周到。(《北京晚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